[发明专利]一种侧行通信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21403.5 | 申请日: | 2021-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048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3 |
发明(设计)人: | 焦春旭;张佳胤;卢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2/04 | 分类号: | H04W72/04;H04W74/00;H04W74/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闫婷婷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信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一种侧行通信方法及装置,用于提高非授权频谱内侧行传输通信的资源利用效率。该方法包括:接收指示信息,指示信息指示:第二终端设备进行先听后说(LBT)时的参数、第二终端设备在第一信道占用时间(COT)内实际使用的频域资源的参数,第一COT用于第二终端设备和第三终端设备进行通信;基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LBT时的参数占用第二COT,其中,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二COT内使用的频域资源为第一COT内未被第二终端设备使用的频域资源,第二COT用于第一终端设备和第四终端设备进行通信。通过上述方式,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使用第二终端设备占用但是未使用的资源与第四终端设备进行通信,从而可以提升资源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侧行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局域空间内使能非授权频谱的侧行链路(sidelink,SL)通信是一个重要演进方向。与普通用户(universal user,Uu)接口类似,在非授权频谱进行通过SL通信的终端设备也需要基于先听后说(listen-before-talk,LBT)机制与附近的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设备共存。
SL-U通信中,终端设备在接入信道并开始发送数据之前需要侦听信道是否空闲(idle),如果信道已经保持空闲一定时间则可以占用信道,如果信道非空闲则需要等待信道恢复为空闲后才可以占用信道。然而,如果仅依据LBT机制进行非授权频谱的资源占用,那么将导致在同一时间使用非授权频谱进行通信的终端设备数目严重受限,系统吞吐量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侧行通信方法及装置,用于提高SL-U通信的资源利用效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侧行通信方法,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芯片或电路。方法包括:接收来自第二终端设备的指示信息,指示信息指示:第二终端设备进行LBT时的参数、第二终端设备使用的第一频域资源的参数,第一频域资源属于第一COT对应的频域资源,第一COT用于第二终端设备和第三终端设备进行通信;基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LBT时的参数占用第二COT,其中,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二COT内使用的第二频域资源属于第一COT对应的频域资源,且第二频域资源与第一频域资源不重叠,第二COT用于第一终端设备和第四终端设备进行通信。
当第二终端设备已经成功基于LBT机制初始了第一COT时,信道将在第一COT内处于非空闲状态,如果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二终端设备初始了第一COT后进行LBT,将大概率侦听到信道处于非空闲状态,导致其无法进行SL传输。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指示信息指示第二终端设备进行LBT时的参数,使得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间可以实现在相同的时间点共同接入信道,从而可以避免由于一个终端设备提前LBT导致另一个终端设备竞争失败。并且,通过指示信息指示的频域信息,使得第一终端设备在占用该信道期间所使用的频域资源与第二终端设备占用该信道期间所使用的频域资源可以不重叠,从而避免资源冲突。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实现不同终端设备间的频分复用,从而可以提升SL-U系统的资源使用效率,并且可以降低通信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指示信息还可以指示:第一COT的相关参数。从而,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根据第一COT的相关参数确定第二COT的相关参数。通过上述设计,可以更好的避免资源冲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COT的相关参数包括第一COT对应的带宽。第二COT的相关参数包括第二COT对应的带宽,其中,第二COT对应的带宽在第一COT对应的带宽内。通过上述设计,可以避免第一终端设备与其他终端设备发生资源冲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COT的相关参数包括第一COT的时隙配比结构;第二COT的相关参数包括第二COT对应的时域资源,其中,第二COT对应的时域资源在第一COT对应的第一类时域资源内,第一类时域资源用于第二终端设备发送侧行数据。通过上述设计,可以避免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发送资源冲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214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