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遥感监测数据的机动车尾气排放估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17334.0 | 申请日: | 2021-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000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3 |
发明(设计)人: | 吴宝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中易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18 | 分类号: | G06F17/18;G06F30/20;G01N33/00;G06F111/10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苏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83 | 代理人: | 周全 |
地址: | 225000 江苏省扬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遥感 监测 数据 机动车 尾气 排放 估算 方法 | ||
基于遥感监测数据的机动车尾气排放估算方法。涉及汽车尾气遥感监测数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对机动车尾气排放估算方法的改进。以路上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的输出数据为基础,按以下步骤进行:1)、将路上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点的地理信息,结合实时气象条件,建立ADMS和/或Aermod模型;2)、将步骤1)获得的ADMS和/或Aermod模型介入对所述路上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的输出数据进行一次修正,得一次修正值;3)、对一次修正值做F值检验;4)、得模拟值。本发明创造性地提出对监测系统数据进行一次修正,二次学习性修正的技术手段,能够获得更接近实际数据的模拟值,提高监测系统的数据准确性,提升道路尾气排放监测水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尾气遥感监测数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对机动车尾气排放估算方法的改进。
背景技术
大量机动车的尾气排放更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排放问题首先要准确地测量车辆尾气排放,分析污染物排放的物化原理与数学统计规律,探究不同层次的尾气排放估计算法。为环保部门监测车辆尾气排放与制定政策提供技术支持。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尾气检测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产生了很多实验室测量方法与实际道路测试方法,包括台架测试、道路遥感测试等。事实上影响尾气排放的因素有很多,除了车辆发动机结构与尾气排放控制技术等核心因素外,车辆驾驶状态、驾驶人驾驶习惯、气象条件、车辆运行模式与行驶状态以及负载等也会影响车辆尾气污染物排放水平。
目前,汽车尾气排放检测方案主要有三种,一是站(室)内检测,检测的项目主要为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光化学氧化剂和烟度;该种检测方式为机动车年检时的主要尾气检测方式。第二种是图像抓拍,利用视频功能抓拍黑烟车。第三种是道路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是近年来逐步应用在高速、公路上的在线检测方式,能够对运行中的机动车进行尾气的实时监测。这一技术依靠紫外线、红外线光谱技术,将紫外光、红外光定向投射向车辆尾气排放区域,穿透车辆尾气烟羽,再经光学系统采集,最后根据反馈的光谱数据计算出尾气烟羽中CO2、CO、NOX、碳氢化合物等成分。
但道路尾气遥感监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诸如气象条件、光照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主要是:1)尾气污染物的预测模型参数不准确。尾气污染物会随空气,风向的不同状况而扩散。2)模拟数据采集不完整。数据采集和传输不完整,数据缺失严重,多种尾气数据无法兼容同时有效利用。3)检测系统检测效率较低,检测系统平台尚未提出有效算法对汽车尾气进行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综合路上遥感检测复杂现场因素,且以现场因素为修正依据的基于遥感监测数据的机动车尾气排放估算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以路上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的输出数据为基础,按以下步骤进行:
1)、将路上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点的地理信息,结合实时气象条件,建立ADMS和/或Aermod模型;
2)、将步骤1)获得的ADMS和/或Aermod模型介入对所述路上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的输出数据进行一次修正,得一次修正值;
3)、对一次修正值做F值检验;
4)、得模拟值。
将同台机动车移至静风、无雨雪场所,对所述同台机动车的尾气排放尾羽直接采用尾气检测仪进行直排检测,得实测值;
再将所述实测值与所述模拟值进行比较,进行二次修正,得最终回归方程。
在进行二次修正时,形成二次修正因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中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扬州中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173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卧式风冷制冷器具
- 下一篇:一种加氢LCO催化裂解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