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T梁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11204.6 | 申请日: | 2021-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823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齐芃;辛忠志;侯利宗;张丙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2 | 分类号: | E04G21/02;E04C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谭云 |
地址: | 10007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浇筑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T梁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料斗从T梁的第一端部开始对T梁进行第一层混凝土浇筑时,在移动至距离T梁第二端部一段距离的位置时停止落料,完成第一层的混凝土浇筑;S2,处于关闭状态下的料斗移动至T梁的第二端部,从T梁的第二端部开始重新落料,并往T梁的第一端部移动,进行第二层混凝土浇筑;S3,处于落料状态下的料斗在移动至距离T梁第一端部一段距离的位置时再次停止落料,完成第二层的混凝土浇筑;S4,循环步骤S1至S3,对T梁进行多层混凝土浇筑;S5,浇筑至T梁的顶面时,完成浇筑。本发明能在浇筑过程中避免水泥浆液过多地汇集在T梁的端部,让水泥浆液与碎石和砂子可以在T梁的端部充分汇聚,以确保T梁端部的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浇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T梁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建筑领域中,T梁一般是指横截面形式为T型的梁。两侧挑出部分称为翼缘,其中间部分称为梁肋(或腹板)。由于其相当于是将矩形梁中对抗弯强度不起作用的受拉区混凝土挖去后形成的。与原有矩形抗弯强度完全相同外,却既可以节约混凝土,又减轻构件的自重,提高了跨越能力。
而现有的浇筑工艺中,T梁混凝土浇筑一般是采用分层浇筑,利用料斗落料并控制料斗的移动,让料斗从T梁的一端开始浇筑并一直浇筑到T梁的另一端,来回反复循环分层至顶。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的浇筑顺序主要缺点在于:料斗在T梁上来回地进行混凝土分层布料的过程中从一端布至另一端时容易导致过多的水泥浆液汇集在T梁的两端部,致使水泥浆液容易从T梁端部的模板缝隙内向外流出,造成T梁端部的碎石和砂子无法充分地与水泥浆液汇聚,导致混凝土产生麻面的风险,进而造成T梁的端部特别是支座预埋板处的混凝土强度下降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T梁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法,能在浇筑过程中避免水泥浆液过多地汇集在T梁的端部,以确保T梁端部的强度。
本发明提供一种T梁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料斗从T梁的第一端部开始对T梁进行第一层混凝土浇筑时,在移动至距离T梁第二端部一段距离的位置时停止落料,完成第一层的混凝土浇筑;
S2,处于关闭状态下的料斗移动至T梁的第二端部,从T梁的第二端部开始重新落料,并往T梁的第一端部移动,进行第二层混凝土浇筑;
S3,处于落料状态下的料斗在移动至距离T梁第一端部一段距离的位置时再次停止落料,完成第二层的混凝土浇筑;
S4,循环步骤S1至S3,对T梁进行多层混凝土浇筑;
S5,浇筑至T梁的顶面时,完成浇筑。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T梁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法,在各层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所述料斗的停止落料点与T梁的第一端部或第二端部的距离小于或等于8米。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T梁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法,在各层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处在T梁停止落料点的混凝土与处在T梁第二端部的混凝土交汇时,在交汇处进行振捣。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T梁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法,在各层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处在T梁停止落料点的混凝土与处在T梁第一端部的混凝土交汇时,在交汇处进行振捣。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T梁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法,在进行步骤S1前,对混凝土进行拌合。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T梁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法,在进行步骤S1前,通过混凝土罐车将混凝土运送至T梁制梁台座旁。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T梁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法,各个混凝土浇筑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30厘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112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