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盘摩擦压力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08008.3 | 申请日: | 2021-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348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陈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谷城鑫烽精锻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0B1/22 | 分类号: | B30B1/22;B30B15/26;B30B15/00;G01N29/04;G01N29/265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龙凯 |
地址: | 4417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摩擦 压力机 | ||
1.一种双盘摩擦压力机,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的下方由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压力端(2)和工作台(3),所述机架(1)的侧壁由上到下依次安装有第一电机(41)和第一导轨(4),所述第一导轨(4)的内部设置有第一丝杠(42),所述第一电机(41)的输出端与第一丝杠(4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杠(42)的圆周壁套设有第一套筒(43),所述第一套筒(42)的一侧安装有连座(44),所述连座(44)远离第一套筒(42)的一侧连接有第三导轨(6),所述第三导轨(6)的内部安装有第二电机(61),所述第二电机(61)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第二丝杠(62),所述第二丝杠(62)的外圆周壁套设有第二套筒(63),所述第二套筒(63)靠近机架(1)的一侧设置有超声波探伤仪(634),所述超声波探伤仪(634)通过以下方法探伤:
A)超声波探伤仪(634)产生脉冲并发射至压力端(2)或工作台(3);
B)若压力端(2)或工作台(3)内部存在裂纹,反射脉冲波至超声波探伤仪(634);
C)超声波探伤仪(634)将脉冲信号传送至控制设备,通过控制设备的分析及控制单元分析脉冲信号的图像和波形;
D)控制设备通过转换单元将带有图像和波形的脉冲信号转换为无线电波,并通过第一收发单元将无线电波传送至终端设备;
E)终端内部的第二收发单元接受无线电波,并通过程序分析单元将无线电波赋值指令信号,随后通过第二收发单元传送给控制设备;
F)第一收发单元接受第二收发单元传送的无线电波,并通过分析及控制单元将无线电波转换为控制指令;
G)控制指令带动第一电机(41)或第二电机(61)工作,通过移动超声波探伤仪(634)的位置实现压力端(2)或工作台(3)全体的探伤作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盘摩擦压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相对于第一导轨(4)的侧壁安装有第二导轨(5),所述第二导轨(5)的内部开设有导槽(51),所述导槽(51)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导柱(52),所述导柱(52)远离第二导轨(5)的一侧与连座(44)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盘摩擦压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筒(63)靠近超声波探伤仪(634)的一侧焊接有螺座(631),所述螺座(63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螺圈(632),所述螺圈(632)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胶座(633),所述胶座(633)与超声波探伤仪(634)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盘摩擦压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轨(6)靠近连座(44)的侧壁焊接有插杆(64),所述连座(44)靠近第三导轨(6)的侧壁开设有插孔(45),所述插杆(64)与插孔(45)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盘摩擦压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52)的外圆周壁焊接有滑块(53),所述第二导轨(5)的内部开设有滑槽(54),所述滑块(53)与滑槽(54)活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盘摩擦压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轨(6)位于插杆(64)的外侧阵列分布有插销(65),所述连座(44)靠近第三导轨(6)的一侧开设有销孔(46),所述插销(65)与销孔(46)活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盘摩擦压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座(631)的内圆周壁开设有内螺纹,所述螺圈(632)的外圆周壁开设有外螺纹,所述内螺纹与外螺纹相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盘摩擦压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设备包括:
分析和控制单元:由分析单元和控制单元两个部分组成,所述分析单元负责脉冲信号的分析作业,并通过图像和波形的形式体现出来,所述控制单元负责向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发送控制指令,实现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转速和转向的控制作业;
第一收发单元:区别于所述第二收发单元,与所述第二收发单元具备同等的信号收发能力;
转换单元:进行所述脉冲信号与指令信号的转换作业,实现设备正常工作的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谷城鑫烽精锻有限公司,未经谷城鑫烽精锻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0800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