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批量电磁开关的混联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07508.5 | 申请日: | 2021-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369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8 |
发明(设计)人: | 许志红;张长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H9/54 | 分类号: | H01H9/54;H01H3/28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陈明鑫;蔡学俊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批量 电磁 开关 控制 方法 | ||
1.一种批量电磁开关的混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一批量电磁开关的混联控制电路;所述批量电磁开关的混联控制电路包括电磁开关混联结构单元、多个线圈驱动拓扑单元和多个无传感器伺服控制单元;所述电磁开关混联结构单元用于实现电磁开关的扩容运行;所述电磁开关混联结构单元中各单台开关配有独立的线圈驱动拓扑单元,线圈驱动拓扑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电磁开关混联结构单元中各开关电磁操动机构的励磁能量;所述无传感器伺服控制单元用于估计所述电磁开关混联结构单元中各开关的运动位置和运动状态,并根据批量开关运动状态协同优化结果,控制线圈驱动拓扑;在批量开关动作过程中,运动状态协同优化结果使所述电磁开关混联结构单元逼近最优运动状态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批量电磁开关的混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磁开关混联结构单元包括m乘n个触头S和与触头一一对应的m乘n个电磁操动机构K;所述电磁开关混联结构单元由m组相并联的电磁开关组成,每组电磁开关由n台触头S串联的电磁开关组成;各台开关的电磁操动机构相互独立;各开关间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传递数据,采用分层分组的端到端的通信架构,将各开关分成若干独立的组别,并在各组之间构成“主开关层”和“从开关层”;从开关始终跟随主开关的运动状态轨迹,主开关的轨迹互相协调;在控制目标上,主开关之间以动作一致性为第一目标,当满足第一目标后向最优运动状态轨迹靠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批量电磁开关的混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驱动拓扑单元包括H桥、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电阻Rcoil和可变电感Lcoil;所述H桥包括电容C、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三开关管Q3和第四开关管Q4;其中,电阻Rcoil和可变电感Lcoil等效电磁操动机构的线圈;并由H桥控制电磁操动机构;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容C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容C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漏极与第二开关管Q2的漏极连接,并均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源极与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漏极连接,并均与所述电阻Rcoil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一端和所述第四开关管Q4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并同时接地;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源极与所述第四开关管Q4的漏极连接并均与所述可变电感Lcoil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coil的另一端与所述可变电感Lcoil的另一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0750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