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安全低成本节能变电配电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06139.8 | 申请日: | 2021-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519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胡娴;佐振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华旭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7/26 | 分类号: | H02H7/26;H02H3/08;H02J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21 | 代理人: | 丁桂红 |
地址: | 226001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 低成本 节能 变电 配电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安全低成本节能变电配电系统,包括节能电流互感器、节能电压互感器和CPU处理器,节能电流互感器和节能电压互感器分别通过电路转换模块与CPU处理器连接,还包括电量数据计量存储单元、负载保护单元、告警单元和信号传输单元,本发明工作原理简单,能够实现对变电配电系统工作状态的实时监测,可以达到智能配电区节电的目的,降低了能源的消耗,提高了电能的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电配电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安全低成本节能变电配电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继电保护科研、设计、运行、制造的完整体系,拥有北京四方、国电南瑞、国电南自、许继等多家技术型专业制造企业,能提供500kV及以下各级电网所需的各种保护设备。经过了各个阶段的发展,每个厂家也开始形成了有特色的保护产品,而且国产保护的设计原则和技术性能更适合我国电网的需要。目前的变电配电系统运行成本高,有必要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低成本节能变电配电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安全低成本节能变电配电系统,包括节能电流互感器、节能电压互感器和CPU处理器,所述节能电流互感器和所述节能电压互感器分别通过电路转换模块与CPU处理器连接,还包括电量数据计量存储单元、负载保护单元、告警单元和信号传输单元,所述电量数据计量存储单元、负载保护单元、告警单元分别与CPU处理器连接,所述CPU处理器通过信号传输单元连接后台监测终端。
优选的,所述负载保护单元包括三极管、场效应晶体管、双向触发二极管,所述三极管基极分别连接电阻E一端、电容C一端、二极管B一端和电阻D一端,所述三极管集电极分别连接电容A一端、电阻C一端、电阻B一端和场效应晶体管栅极,所述三极管发射极分别连接电阻E另一端、电容C另一端、电容A另一端和电阻C另一端,所述场效应晶体管源极分别连接二极管B负极和电容B一端,电容B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D另一端、电阻G一端、双向触发二极管一端、电阻F一端,所述双向触发二极管另一端连接双向可控硅管控制端,所述双向可控硅管一端连接电阻G另一端和场效应晶体管漏极,所述双向可控硅管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F另一端和负载端;
所述电阻B另一端连接二极管A负极,所述二极管A正极连接电阻A一端,所述电阻A另一端连接开关一端,所述开关另一端连接负载端。
优选的,所述后台监测终端包括控制器、状态监测器、智能补偿控制器、调节器和反馈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状态监测器、智能补偿控制器连接,所述状态监测器、智能补偿控制器分别与调节器连接,所述反馈器分别与状态监测器、调节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节能电流互感器型号采用AKH-0.66;所述节能电压互感器型号采用SPT204A。
优选的,其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节能电流互感器、节能电压互感器分别采集配电网的电流、电压信号;
B、采集的电信号通过电路转换模块转换后传输至CPU处理器;
C、一旦配电网出现过载或欠载现象,CPU处理器立即触发负载保护单元用于保护负载;
D、同时,后台监测终端根据采集到的电能状态进行智能功率补偿控制达到智能节电的目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工作原理简单,能够实现对变电配电系统工作状态的实时监测,可以达到智能配电区节电的目的,降低了能源的消耗,提高了电能的利用率;其中,采用的负载保护单元具有负载保护功能,能够防止配电网因断电后开启时瞬间高电流而烧坏负载,避免了能源的浪费以及安全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控制原理框图;
图2为本发明负载保护单元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华旭电力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华旭电力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0613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