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判断套筒出浆孔道内灌浆料受冲击时是否滑移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05710.4 | 申请日: | 2021-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041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顾盛;王陶;梁迪;肖飞;张军;崔咏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3/30 | 分类号: | G01N3/30;G01N3/06;G01B7/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殷海霞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判断 套筒 孔道 灌浆 冲击 是否 滑移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判断套筒出浆孔道内灌浆料受冲击时是否滑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冲击力部件作用于套筒出浆孔道内的灌浆料端面施加冲击力,所述冲击力部件内设有压电式压力传感器;当冲击力部件作用于套筒出浆孔道内的灌浆料端面施加冲击力时,所述压电式压力传感器受到撞击,压电式压力传感器将撞击转换成电信号输出;根据电信号判断出套筒出浆孔道内灌浆料受冲击时是否滑移:若所述电信号为单波峰曲线,则套筒出浆孔道内灌浆料受冲击时没有滑移;若所述电信号为多波峰曲线、且多波峰依次衰减,则套筒出浆孔道内灌浆料受冲击时发生滑移。本发明的滑移判断方法不受任何工况的限制,能够非常直观、快速,且准确的判断出灌浆料是否发生滑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判断套筒出浆孔道内灌浆料受冲击时是否滑移的方法。
背景技术
套筒灌浆连接是目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采用的主要连接方式之一,通过内部带有剪力槽的钢质套筒和灌入高强无收缩的灌浆料实现钢筋连接。为确保钢筋有效锚固长度满足设计要求,套筒内部灌浆料须填充饱满。由于预制构件加工精度、现场施工水平等因素,套筒内部可能出现漏浆、少灌的情况。若套筒内部灌浆不饱满,钢筋连接将达不到预期性能,则会带来结构安全隐患,因此,钢筋套筒内部灌浆饱满度的检测尤为重要。
公开号为CN109799283B,名称为“一种快速判断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套筒灌浆饱满性的方法”的中国专利,提出了将定性检测方法与定量检测方法配合使用的思路,通过对出浆孔道内灌浆料进行冲击试验,利用冲击前后灌浆料外端面的位置是否发生明显变化,先快速、准确地判断套筒灌浆是否饱满,再对筛查出的不饱满套筒利用定量检测方法进行饱满度测定。该方案中,通过冲击前后分别记录灌浆料外端面在出浆孔道内的位置来判断出浆孔道内灌浆料是否发生滑移,这种判断方法存在以下不足:套筒灌浆不饱满的工况下,如果出浆孔道内残留的灌浆料长度较长、且灌浆料的末端抵近套筒出浆嘴,则冲击后灌浆料外端面发生的位移很小,很难通过记录位置变化的方式准确判断灌浆料是否发生滑移,最终造成误判。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冲击前后分别记录位置变化来判断出浆孔道内灌浆料是否发生滑移的方法容易造成误判的问题,提供一种快速、直观、准确的判断套筒出浆孔道内灌浆料受冲击时是否滑移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判断套筒出浆孔道内灌浆料受冲击时是否滑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冲击力部件作用于套筒出浆孔道内的灌浆料端面施加冲击力,所述冲击力部件内设有压电式压力传感器;当所述冲击力部件作用于套筒出浆孔道内的灌浆料端面施加冲击力时,所述压电式压力传感器受到撞击,所述压电式压力传感器将撞击转换成电信号输出;
根据所述电信号判断出套筒出浆孔道内灌浆料受冲击时是否滑移:若所述电信号为单波峰曲线,则所述套筒出浆孔道内灌浆料受冲击时没有滑移;若所述电信号为多波峰曲线、且所述多波峰依次衰减,则所述套筒出浆孔道内灌浆料受冲击时发生滑移。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电式压力传感器受到撞击时,其内部电荷发生变化产生电位差,该电位差经过信号处理转换成所述电信号输出。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电式压力传感器内置有处理器,其通过所述处理器将所述电位差转换成所述电信号输出。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信号为电压信号。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信号输出至终端,所述终端周期性对所述电信号进行连续采样,依次连接各采样点形成以时间为横坐标、电压值为纵坐标的波形曲线,根据所述波形曲线判断出套筒出浆孔道内灌浆料受冲击时是否滑移:若所述波形曲线为单波峰曲线,则所述套筒出浆孔道内灌浆料受冲击时没有滑移;若所述波形曲线为多波峰曲线、且所述多波峰依次衰减,则所述套筒出浆孔道内灌浆料受冲击时发生滑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未经昆山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057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