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渣微粉RO相气力分选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05671.8 | 申请日: | 2021-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601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王向锋;马光宇;刘常鹏;徐鹏飞;刘莹;杨大正;耿继双;钱峰;赵俣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7B7/083 | 分类号: | B07B7/083;B07B11/00;B07B11/06;B07B11/08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0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渣 ro 气力 分选 系统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渣微粉RO相气力分选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料仓、涡流选粉机、旋风筒、袋式收尘器、引风机系统、排烟筒,涡流选粉机通过下料器连接收料仓一,旋风筒通过下料器连接收料仓二,袋式收尘器通过下料器连接收料仓三。进料仓通过螺旋给料机与涡流选粉机连接。本发明采用物理方法实现钢渣微粉RO相的有效脱除,不需添加任何添加剂,整体工艺成本低,进而实现提高钢渣微粉的水化活性和产品附加值等技术效果。钢渣微粉原粉的比表面积降低意味着钢渣微粉生产能耗的明显降低,有利于节约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渣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钢渣微粉RO相气力分选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转炉钢渣(以下简称钢渣)含有与硅酸盐水泥熟料相似的水化活性矿物,如β-C2S、C3S、铁铝酸钙、铁酸钙、f-CaO等,这些矿物成分使得钢渣具有胶凝性。由于钢渣矿物学特征复杂,矿物相鉴定和矿物相定量检测难度大,关于钢渣显微结构分析的基础研究最新进展不理想,对钢渣矿物学特征包括钢渣的矿物组成和构造特征等缺乏系统研究。
目前钢渣主要用作水泥生料原料、水泥混合材或混凝土掺和料。因钢渣中含有与水泥熟料类似的水化活性矿物,其最主要利用方式作为水泥混合材或混凝土掺合料。同时钢渣中还含有金属Fe、Fe3O4和RO相(指钢渣中FeO、MgO、CaO、MnO等物质形成的连续固溶体)这一类水化惰性矿物,它们完全不具备水化活性,若不将其有效分离,钢渣微粉的水化活性将明显低于矿渣微粉,也不能满足GB/T 20491-2017《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钢渣粉》的要求,无法实现钢渣微粉的规模化应用。惰性矿物一般占钢渣矿物含量约30%,而RO相为钢渣的主导水化惰性矿物。钢渣中惰性矿物(RO相),导致活性矿物相对含量降低,钢渣活性指数低,掺入钢渣的水泥早期强度低、凝结时间长,影响水泥力学性能,这是影响钢渣在水泥中应用量以及钢渣总利用量的关键难题。
相对于钢渣微粉中β-C2S、C3S、铁铝酸钙、铁酸钙、f-CaO等物相,RO相有弱磁性,硬度相对较大,密度较大,若通过粉磨工艺使RO相与其它物相有效剥离,由于其硬度高,同等条件下其颗粒粒度较大,加上密度较大,则可以通过风选等物理方式进行分离。
现有技术中的钢渣微粉比表面积一般为450-600m2/kg,但其中的RO相被过粉磨,且没有被选出,由于RO相完全不具备水化活性,导致钢渣微粉的整体水化活性较低,不能满足GB/T28293-2012《钢铁渣粉》要求。
专利CN202010931383.X一种超细钢渣粉的生产方法,公开了一种超细钢渣粉的生产方法,将比表面积在400-600m2/kg之间的钢渣细粉,先进入第一分级机分选出比表面积为700m2/kg以上的合格产品,剩余粗粉再进入球磨机粉磨,本发明采用上述生产工艺,该比表下的钢渣粉活性接近或达到S95级矿渣粉的水平。用此比表面积下的钢渣粉可以与S95级矿粉进行1:1复合,生产超过S95级的改性矿粉。该发明以高细度的钢渣微粉为原料,其中的RO相等惰性矿物在球磨机等作用下将被强制粉磨至过细粒度,使得RO相的粒度、质量与其它矿物高度接近,通过风选方式进行超细粉体物理分离的效率很低,且粉磨耗能高,实用性较差。
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钢渣微粉RO相气力分选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在较低成本下实现钢渣水化活性提升和惰性矿物分离,解决钢渣微粉规模化推广应用的关键技术瓶颈,为钢渣的无害化、资源化利用创造有利条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钢渣微粉RO相气力分选系统,可在低成本条件下实现钢渣微粉RO相的有效脱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056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