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线束回收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05200.7 | 申请日: | 2021-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12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凌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帝润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18/14 | 分类号: | B02C18/14;B02C23/16;B29B17/02;B29B17/04;C22B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收 处理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束回收处理装置,包括水箱,所述水箱的顶部中央位置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一截止阀,所述第一截止阀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热熔箱,所述热熔箱的顶部中央位置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截止阀,所述第二截止阀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收集罩,所述热熔箱的顶部靠近第二截止阀的一侧位置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导轨座。该线束回收处理装置,通过转动式的转筒和切刀,可以将线束不断翻动,进而便于将下落过程中的线束不断切断切碎,实现线束的高效粉碎,便于后续将线束上的不同材料进行分离,通过转盘和锥形头的相互配合,可以实现线束颗粒的热熔撕扯,便于将线束中的金属线缆和外保护层撕扯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线束回收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线束是由一组金属线和电缆绑在一起,运载设备之间来往的信号和电源的连接,是汽车电路中连接各电器设备的接线部件,由绝缘护套、接线端子、导线及绝缘包扎材料等组成。
然而,现有的线束在回收时需要将线束中的不同材料进行收集,现有的线束在回收处理时大多需要将线束中的接头拆下,并将线束进行剥线,由于一些线束直径比较细,这样就造成线束剥线时比较麻烦,难以便捷高效的将线束中的金属线缆和外保护层进行分离和收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束回收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线束在回收时需要将线束中的不同材料进行收集,现有的线束在回收处理时大多需要将线束中的接头拆下,并将线束进行剥线,由于一些线束直径比较细,这样就造成线束剥线时比较麻烦,难以便捷高效的将线束中的金属线缆和外保护层进行分离和收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束回收处理装置,包括水箱,所述水箱的顶部中央位置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一截止阀,所述第一截止阀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热熔箱,所述热熔箱的顶部中央位置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截止阀,所述第二截止阀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收集罩,所述热熔箱的顶部靠近第二截止阀的一侧位置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导轨座,所述收集罩的内部中央位置处设置有转筒,所述转筒的一侧外壁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导轨,所述转筒的一侧内壁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翻动板,且转筒相邻于导轨的一侧外壁上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筒盖,所述转筒相邻于导轨的另一侧外壁中央位置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一侧外壁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侧外壁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切刀,所述转筒的一侧外壁上靠近收集罩的一侧位置处开设有过滤孔,所述水箱的顶部靠近第一截止阀的一侧位置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与转筒之间通过皮带轮组传动连接,所述热熔箱的一侧内壁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一端通过伸缩杆连接有移动座,所述移动座的内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内部嵌入有电加热管,且转盘上远离移动座的一侧外壁上焊接有锥形头,所述水箱的一侧外壁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水泵支架,所述水泵支架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抽水泵,所述水箱相邻于水泵支架的一侧外壁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的一侧外壁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与抽水泵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水箱与过滤箱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所述过滤箱的底部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第一箱门,所述水箱上远离水泵支架的一侧外壁上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第二箱门,所述过滤箱的一侧内壁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过滤网。
优选的,所述导轨座共设置有四个,且四个导轨座对称设置在热熔箱的顶部,所述导轨座的顶部开设有与导轨相匹配的凹槽。
优选的,所述转筒与翻动板之间的夹角为60度。
优选的,所述移动座与热熔箱之间通过滑块和滑槽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气缸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气缸对称设置在热熔箱的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电加热管的横截面为S形结构,所述锥形头为四棱锥体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帝润电子(苏州)有限公司,未经帝润电子(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052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