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景观水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04625.6 | 申请日: | 2021-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63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徐耀阳;陈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宁波城市环境观测研究站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5/10;E03F5/14;E03F7/00;C02F3/32;C02F7/00;C02F11/00 |
代理公司: | 宁波慈恒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9 | 代理人: | 刘世勇 |
地址: | 361021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景观 水域 水生 环境 综合治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水生态环境治理方法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景观水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法,包括清淤及淤泥处置步骤、海绵体修复步骤、净化活水步骤、水生态构建步骤以及智能化管理步骤,步骤内容具体如下:清淤及淤泥处置步骤:利用人工干式冲淤法在待治理水域清除淤泥,修建淤泥固化场地用于对淤泥进行机械固化。本发明所提供的景观水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法,其中清淤及淤泥处置步骤和海绵体修复步骤是在待治理水域原有受污染、被破坏的基础上进行修整修复,从而恢复待治理水域原有的生态环境;净化活水步骤和水生态构建步骤,该水域进行进一步水质改善和生态环境完善;智能化管理步骤,对该水域进行覆盖性的检测,有效的提高该水域治理的综合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生态环境治理方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景观水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城市基础设施的需求不断增大,在公园等公共设施中常常设置有人工开凿的景观水域,相较于连通大江、大河及其各个支流的湖泊,大多数景观水域的水体来水主要为周边雨水径流汇入,一般无其他补水来水,呈现封闭水体特征。城市中的景观水域由于其封闭水体属性,区域降雨面源污染或者污水排口影响,往往会降低整个水体的自净能力,且承载居民游客的负荷较重,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景观水域水生态遭到严重破坏遭受污染,水质迅速恶化,景观效果大为降低。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景观水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法。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景观水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法,能够解决景观水域水生态遭到严重破坏遭受污染,水质迅速恶化,景观效果大为降低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景观水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法,包括清淤及淤泥处置步骤、海绵体修复步骤、净化活水步骤、水生态构建步骤以及智能化管理步骤,步骤内容具体如下:
清淤及淤泥处置步骤:利用人工干式冲淤法在待治理水域清除淤泥,修建淤泥固化场地用于对淤泥进行机械固化。
海绵体修复步骤:在待治理水域岸边修建雨水花园、生态拦截沟以及雨水回收利用池,所述生态拦截沟与所述雨水回收利用池相连通。
净化活水步骤:建立双向净化与活水系统,在待治理水域设置潜水推流器和回水管,形成潜水推流活水和层流交换活水的水循环。
水生态构建步骤:在待治理水域近岸的浅水区构建阶梯式水下森林,进行拦截消解污染物。
智能化管理步骤:建立全水域监控系统,在待治理水域内设置用于检测水质情况的检测单元,与所述双向净化与活水系统相配合。
优选的,所述人工干式冲淤法需要沿着水体边缘以及在河流汇集口处设置围挡,然后利用水泵将围挡范围内的积水排干,之后进行清淤施工。
优选的,所述清淤施工包括利用高压水枪冲刷河底淤泥,经过所述高压水枪搅拌均匀的淤泥用泥浆泵抽吸至沉淀池,经过沉淀池充分沉淀后的淤泥运往所述淤泥固化场地进行机械固化。
优选的,经过沉淀池充分沉淀后的淤泥通过泥浆运输管道运往所述淤泥固化场地进行机械固化,所述泥浆运输管道采用壁厚4mm的、半径为200mm-300mm的钢管输浆管,单节4m长带螺栓联接并匹配用于拐弯处管道安装的软管。
优选的,若遇到待治理水域有块状沉渣,则采用挖掘机清挖和人工铲的方式将其集中装车运往所述淤泥固化场地进行机械固化。
优选的,所述雨水花园由下至上设置有250mm厚的碎石垫层、150mm厚的砾石层、100mm厚的砂石层以及卵石层,所述砂石层上种植有耐湿耐旱植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宁波城市环境观测研究站,未经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宁波城市环境观测研究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046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