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效供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04033.4 | 申请日: | 2021-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188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7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峰;陈雨辰;徐小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卓兆点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C11/10 | 分类号: | B05C11/1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王健 |
地址: | 215011 江苏省苏州市高***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效供胶装置,包括供胶机构和混胶阀,所述供胶机构与混胶阀之间通过导胶管连通,所述导胶管上安装有一气泡检测模块,所述气泡监测模块进一步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基座本体,所述导胶管嵌入基座本体的凹槽内,所述基座本体位于其凹槽一侧部设置有超声波发射器,另一侧设置有超声波接收器,所述阀体包括本体、分别位于本体内部两端的驱动腔和具有进胶通道、出胶通道和排胶通道的供胶腔,所述柱塞杆的右端固定有一与驱动腔内壁密封连接的活塞盘,一供柱塞杆嵌入的导向套安装于柱塞杆中部。本发明既可以在供胶过程中对导胶管中是否存在气泡进行实时监测,又可以及时将导胶管中存在气泡或杂质的废胶自动排出,提高供胶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点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供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品的不断升级以及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对注胶、点胶设备需求更加广泛和多样化,如汽车电子、新能源、电机、传感器、电容及点火线圈等行业更严格的要求,促使注胶、点胶设备制造技术及产品质量不断的提升,同时也对注胶、点胶设备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点胶过设备工作过程中,一旦发现管道中出现气泡或者杂质等,需要暂停设备,等待作业员手动将气泡或者杂质完全排出后,再启动设备,不利于自动化流水线生产,也大大降低了点胶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供胶装置,该高效供胶装置既可以在供胶过程中对导胶管中是否存在气泡进行实时监测,又可以及时将导胶管中存在气泡或杂质的废胶自动排出,提高供胶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供胶装置,包括导胶管和安装于导胶管上的气泡检测模块,所述导胶管上并位于气泡检测模块后端安装有一阀体,所述阀体的排胶口上连接有一排胶管,所述排胶管靠近排胶口处安装有一气泡传感器;
所述气泡监测模块进一步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基座本体,此基座本体开有供导胶管嵌入的凹槽,所述导胶管嵌入基座本体的凹槽内,所述基座本体位于其凹槽一侧部设置有超声波发射器,另一侧设置有超声波接收器;
所述阀体包括本体、分别位于本体内部两端的驱动腔和具有进胶通道、出胶通道和排胶通道的供胶腔,所述驱动腔与供胶腔之间设置有一中间通孔,一位于中间通孔中柱塞杆的左端和右端分别位于驱动腔、供胶腔内,所述排胶通道一端口安装有一第一垫片,所述柱塞杆的左端具有一可与第一垫片密封配合的柱塞头,此柱塞杆靠近柱塞头位置设置有一凸缘部, 所述中间通孔与供胶腔连通的一端安装有一可供凸缘部密封接触的第二垫片;
所述柱塞杆的右端固定有一与驱动腔内壁密封连接的活塞盘,此活塞盘位于左进气口和右进气口之间,一供柱塞杆嵌入的导向套安装于柱塞杆中部,一位于出胶通道与导向套之间的密封圈设置于柱塞杆与中间通孔之间,所述柱塞杆与本体之间在中间通孔左端与出胶通道之间具有一间隙通道;
当活塞盘在左进气口或者右进气口驱动下在驱动腔中左右移动时,柱塞杆的柱塞头相应地在供胶腔中左右移动,从而使得柱塞杆的柱塞头与第一垫片接触或者柱塞杆的凸缘部与第二垫片接触;
还包括一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接收自气泡检测模块、气泡传感器的导胶管或排胶管中有无气泡的信息,生成控制信号,驱动阀体的左进气口或者右进气口向驱动腔内注气。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下:
1. 上述方案中,所述排胶管连接至一废液盒。
2. 上述方案中,所述废液盒上安装有一液位传感器,当液位传感器检测到对应的废液盒内的液位超过设定的阈值时,发出警报。
3. 上述方案中,所述活塞盘与驱动腔之间设置有一O型密封圈。
4. 上述方案中,所述柱塞杆的柱塞头面向第一垫片的表面为锥形面。
5. 上述方案中,所述柱塞杆的凸缘部面向第二垫片的表面为锥形面。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卓兆点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卓兆点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040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