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药片视觉检测的光学设计系统、拍摄方法、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03441.8 | 申请日: | 2021-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993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袁帅鹏;张李泰;王敏雪;刘洋;陈涛;谷媛媛;周学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菲特(天津)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7C5/342 | 分类号: | B07C5/342;B07C5/36;B07C5/02 |
代理公司: | 天津盈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2224 | 代理人: | 孙宝芸 |
地址: | 300308 天津市滨海新区自贸试验区(空港经济***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药片 视觉 检测 光学 设计 系统 拍摄 方法 控制器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药片视觉检测的光学设计系统、拍摄方法、控制器,涉及药片及其包装缺陷检测和视觉光学设计技术领域。检测对象为药片及其包装基板铝箔板,以及包裹药片的泡罩。该基于药片视觉检测的光学设计系统还包括第一打光单元以及第一拍摄单元;第二打光单元以及第二拍摄单元;第三打光单元以及第三拍摄单元;第四打光单元以及第四拍摄单元;第五打光单元以及第五拍摄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第一打光单元、第二打光单元、第三打光单元、第四打光单元、第五打光单元相连接。本发明公开技术方案节省了人工、减低了劳动强度、维护了成本和潜在风险;提高了拍摄精度和检测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片及其包装缺陷检测和视觉光学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药片视觉检测的光学设计系统、打光及拍摄方法、控制器。
背景技术
目前,药片在生产以及包装过程中存在复杂的多道工序,每道工序在生产、运输的过程中都可能会产生对应种类的瑕疵,各类瑕疵轻则影响药品品相,总则影响患者生命安全,所以对药片的质量检测至关重要。
然而,人工或半自动化检测因人员的不确定因素不利于提高检测效率和确保检测准确率,而现有的基于视觉检测的光学方案也存在一些限制,例如:在现有的药片检测专利中,采用了如下拍摄方案:对位于药片托盘上且静态状态下的药片上表面使用面阵相机拍摄,对缺陷进行识别,将瑕疵品进行剔除。
可以发现,现有的方案选择从上方使用面阵相机拍摄上表面,这样药片的侧表面,以及药片基板背面都会形成盲区,导致拍摄药片区域不完全,容易引发大量漏检现象。另外检测效率较低,无法满足药品的生产节拍,影响生产效率。
因此,亟需一种可自动化的用于拍摄药片的光学设计系统,以节省人工、减低劳动强度、维护成本和潜在风险;提高拍摄精度和检测速度。
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
(1)现有技术中,采集药片品质检测所需各个外表面的图片信息不全面,造成缺陷的检出率低。
(2)现有技术中,药片生产线未能实现缺陷的分类剔除。不能完成自动的图像采集。
(3)现有技术中,针对药片的光学环境不能清晰的体现却显的特征,导致后期算法的检测精度降低。
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难度为:
(1)针对药片品质检测,需要结合光学知识以及药片的形状进行环境的搭建、相机位姿的摆放,进一步得到清晰的缺陷图像,便于后期的算法检测。
(2)现有技术未能实现快速的剔除工位,对产品的缺陷进行分类剔除,便于后期为工艺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意义为:
(1)通过现有的方案,实现药片产品全方位的缺陷检测,并根据缺陷的种类,实现自动剔除分类,为后期工艺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2)提高药片的检测精度,避免不合格的产品流入到消费市场,造成病人造成二次伤害。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公开实施例提供了基于药片视觉检测的光学设计系统、打光及拍摄方法。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发明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药片视觉检测的光学设计系统,检测对象为药片及其包装基板铝箔板,以及包裹药片的泡罩,随着传送带运动,带动样品依此经过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第四工位、第五工位,所述基于药片视觉检测的光学设计系统还包括拍摄系统;所述拍摄系统包括:
第一打光单元,包括大直径环形光源,光源的直径根据检测药品基板来定,其光源直径是药片基板的1.5倍~3倍,用于对药片基板背面的均匀打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菲特(天津)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菲特(天津)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034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