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风沙运移模拟的扇形生态服务辐射区确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00466.2 | 申请日: | 2021-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054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李松;岳德鹏;苏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风沙 模拟 扇形 生态 服务 辐射 确定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地理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态服务效益辐射区的确定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生态服务辐射区确定方法过于复杂,而提出的一种基于风沙运移模拟和空间信息技术结合的扇形生态服务辐射区确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理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态服务效益辐射区的确定方法。
背景技术
生态服务辐射区是指受到生态服务功能区生态服务影响的受益区域,由于生态服务功能区本质存在公益性和外部性,确定生态服务辐射区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对于防风固沙生态服务效益区的划分方法主要为实验室风沙传输模拟或野外固沙效益观测,如利用风洞实验或计算机流体实验模拟风沙的运移轨迹,或在假定的防风固沙效益区进行野外固沙量的测定,分析防风固沙效益。但这些方法不够全面,单纯理论规律模型不结合气象气候条件对风沙运移进行模拟,无法获得准确的风沙传输路径。野外调查数据虽足够准确,但调查成本过高、确定方法过于复杂,且只能获取顺时点数据,无法长期大区域使用。因此,现在尚无有效的可以确定大尺度防风固沙生态服务辐射区区域边界和面积的方法,对于防风固沙效益评价也存在偏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生态服务辐射区确定方法过于复杂,而提出的一种基于风沙运移模拟和空间信息技术结合的扇形生态服务辐射区确定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风沙运移模拟的扇形生态服务辐射区确定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获取相关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及筛选。
步骤二:选定沙源地,确定风沙传输起沙点坐标范围。
步骤三:确定起沙时间。
步骤四:用Hysplit4模型进行风沙传输方向模拟,获取风沙传输范围夹角。
步骤五:根据沙粒直径不同,确定风沙传输的不同范围。
步骤六:以传输范围为标准,划分不同等级防风固沙生态服务辐射区。
本发明的效益是提出了一种基于风沙运移模拟的扇形生态服务辐射区确定方法,本发明基于气象学原理,结合空间信息技术,充分利用遥感的大范围、大尺度的特点,结合GIS和RS技术对防风固沙效益区进行快速确定,同时保证了防风固沙效益的评价精度,保证了足够的准确性。通过和其他确定方法的验证证明,本发明对防风固沙生态服务效益区的确定与PM观测值相关系数R2能达到86.26%。
而且,可以根据已确定的生态服务效益区,评估生态服务功能区效能,判断防风固沙功能区配置是否合理,为相关部门对防风固沙功能的优化提供有效的合理性意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基于风沙运移模拟的扇形生态服务辐射区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模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和PM观测值实测参数的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基于风沙运移模拟的扇形生态服务辐射区确定方法,该方法具体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一:获取相关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及筛选。
步骤二:选定沙源地,确定风沙传输起沙点坐标范围。
步骤三:确定起沙时间。
步骤四:用Hysplit4模型进行风沙传输方向模拟,获取风沙传输范围夹角。
步骤五:根据沙粒直径不同,确定风沙传输的不同范围。
步骤六:以传输范围为标准,划分不同等级防风固沙生态服务辐射区。
本发明的上述步骤仅为详细的说明本发明的计算模型和计算流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上均会有变通之处,凡是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林业大学,未经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004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检测没食子酸的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下一篇:断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