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厂化茯苓栽培基质及茯苓栽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98857.5 | 申请日: | 2021-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27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张金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8/20 | 分类号: | A01G18/20;A01G18/00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周希良 |
地址: | 3114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厂 茯苓 栽培 基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厂化茯苓栽培基质及茯苓栽培方法,本发明茯苓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将以下物料按质量份备料:林木废弃物65‑100%、有机氮源0‑30%、蔗糖0‑2%、石膏0‑2%、硫酸镁0‑0.5%、过磷酸钙0‑2%、萜烯类物质0‑0.4%;将上述物料混合搅拌均匀,调含水率至60%;二、装袋,灭菌;三、待菌包温度降至室温,接种茯苓液体菌种,25‑30℃培养,待菌丝长满菌包埋于通气孔隙度10‑15%的沙土中结苓或在培养室结苓。结苓率大于95%,6‑7个月收获,茯苓生物转化率大于50%。茯苓多糖含量大于70%以上,总三萜大于0.72%。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药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厂化栽培茯苓的基质制备方法及栽培技术。
背景技术
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又名云苓、松茯苓、松腴,属多孔菌科卧孔菌属的兼性寄生菌,是寄生在松树根部的好气性、喜干燥的腐生真菌。茯苓作为一种食药两用真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茯苓已从单一的药用研发,进入到食品、保健、美容等领域。市场需求逐年增加,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茯苓人工栽培多以松树段木栽培为主,然而在国家严格的“天然林禁伐令”下,茯苓产业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同时,由于松材线虫病病害的扩散蔓延,松树病疫木日渐增多。针对病疫木,没有好的解决方案,采伐的疫木必须在山场就地粉碎(削片)或烧毁。采取烧毁方式处置疫木容易引发火灾,疫区疫木经粉碎(削片)后可在本地区采用袋料栽培法进行疫木栽培茯苓,既解决了茯苓栽培原料短缺,又可以高值化利用废弃的病疫木。
茯苓是一种典型的木腐兼性寄生真菌,其菌丝既能侵害活的树根,又能吸收死树的营养而生存。常寄生在松科植物根部,依靠其菌丝在树根和树干中蔓延生长,分解、吸收松木养分和水分作为营养来源。研究表明:松树中含有约0.4%的萜烯类化合物,可以抑制大多数食药用真菌菌丝的生长,而寄生在松树上的茯苓,靠吸收松树根部营养生长发育,这与松树中含有的萜烯类物质含量有关系。试验表明,在杂木屑中加入萜烯类物质,茯苓菌丝生长良好,并且茯苓的有效成分含量高于常规段木,拓展了茯苓栽培原料且提高了茯苓的品质和养分含量。
目前的茯苓栽培大多在4-5月份下窖,11月份收获,受季节和天气的影响,茯苓产量和质量无法得到保障。本发明采用林木废弃物袋料工厂化栽培,可以实现四季栽培高品质、高产量的茯苓。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从茯苓工厂化栽培角度出发,提供了一种工厂化茯苓栽培基质及茯苓栽培方法,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调节栽培基质中萜烯类物质含量、接种液体菌种,袋料菌丝生长快且洁白浓密。该技术方案的出苓方式为埋入沙土中或在培养室出苓。此技术方案可以改变传统的只能采用松木段木、一年只能栽培一季、受天气影响的茯苓栽培模式,为拓展茯苓栽培原料和四季栽培模式提供新的思路,为茯苓基质栽培和茯苓产业化良性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厂化茯苓栽培基质及茯苓栽培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工厂化茯苓栽培基质,按质量份计,包括以下物料:
林木废弃物65-100%,有机氮源0-30%,蔗糖0-2%,石膏0-2%,硫酸镁0-0.5%,过磷酸钙0-2%,萜烯类物质0-0.4%。
优选的,栽培基质含水率60%。
一种工厂化茯苓栽培方法,将林木废弃物65-100%,有机氮源0-30%,蔗糖0-2%,石膏0-2%,硫酸镁0-0.5%,过磷酸钙0-2%,萜烯类物质0-0.4%。混合搅拌,调含水率至60%,装袋、灭菌,待菌包温度降至室温,接种茯苓液体菌种,25-30℃培养,待菌丝长满菌包埋于通气孔隙度10-15%的沙土中结苓或在培养室结苓。结苓率大于95%,6-7个月收获,茯苓生物转化率大于50%。茯苓多糖含量大于70%以上,总三萜大于0.7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未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88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