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光纤测温原理的“量热法”SAR值测量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98172.0 | 申请日: | 2021-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327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张鹏;张璞;孙劼;李成伟;刘文丽;陆舒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K11/32 | 分类号: | G01K1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9 | 代理人: | 饶黄裳;寿宁 |
地址: |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光纤 测温 原理 量热法 sar 测量 装置 | ||
1.一种基于光纤测温原理的“量热法”SAR值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由“量热法”SAR值测量的模体(1)和光纤测温装置组成,
其中所述的模体(1)采用亚克力材料制成,模体(1)横截面为椭圆,模体(1)的上部设有贯穿模体的平台(1-1),平台(1-1)与椭圆的短轴外径相切,平台(1-1)上有设有间距相等3个注水(1-2)且均匀排布模体(1)的中轴线上;
光纤测温装置由多个光纤测温探头、测温装置主机和内置测温软件的计算机组成,计算机通过电脑串口与测温装置主机进行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光纤测温原理的“量热法”SAR值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模体(1)内填充与人体躯干组织平均电磁学特性参数一致的溶液。
3.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光纤测温原理的“量热法”SAR值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模体(1)还包括保温外壳(2),模体(1)的外侧面被保温外壳(2)包裹,保温外壳(2)顶部平面(2-1)设有3个通孔与模体(1)的3个注水口一一对应,保温外壳(2)内部横截面与模体(1)完全一致,保温外壳2两个侧平面(2-2)和顶部平面(2-1)均可拆卸,方便装入模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光纤测温原理的“量热法”SAR值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模体(1)还包括两种盖子,一种为普通密封盖,另一种盖子中间设有通孔,用于插入光纤测温探头;模体(1)运输过程中使用普通密封盖密封,SAR值测量时换成带孔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光纤测温原理的“量热法”SAR值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光纤测温探头头部包覆材料含有稀有元素的荧光材料作为测温介质,在收到一定波长的光激励后,其荧光余晖受的环境温度影响产生不同的衰减曲线,利用荧光材料的余辉时间常数和衰减的过程来计算环境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光纤测温原理的“量热法”SAR值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测温装置主机主要由电源模块、光纤温度传感器、通信模块和触摸显示屏组成;
电源模块给光纤温度传感器、通信模块、触摸显示屏供电;
测温装置主机外侧设有多个通信端口用于连接多个光纤温度传感器和多个光纤测温探头,在进行温度测量时,光纤温度传感器驱动LED电路发光,激发光纤测温探头上的荧光物质,荧光物质激发光通过光纤传输到光纤温度传感器探测管,探测电路解调荧光强度,并将荧光信号转换为温度数据存放在自身的数据存储器中,等待通信模块的数据查询;
通信模块通过与光纤测温传感器数据交换,获取多个通道的光纤测温数据,每秒钟读取一次各通道的温度数据,并将温度数据实时传输到触摸显示屏和计算机中的测温软件上;
通信模块还能接收触摸显示屏和测温软件发起的校准命令,并将校准数据发送到光纤温度传感器;触摸显示屏能在没有携带或者启动计算机的情况下,能直观显示各通道测温情况,对光纤温度传感器进行校准,能让每次测试更快搭建,测温通道异常时,能快速判断,及时排除故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光纤测温原理的“量热法”SAR值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测温软件包含测温功能、数据采集与处理功能、光纤温度传感器校准功能;
其中测温功能主要实现与测温装置主机的通信和对光纤温度传感器的控制,温度测量范围由探头本身荧光特性决定,覆盖(0~60)℃;
数据采集和处理功能包括接收测温装置主机传输来的原始测温数据,经过处理计算获得温度校准值,同时按照测量时序绘制测量时间-温度校准值曲线,最多可以实现多个测温通道的数据处理和图线绘制,曲线图能进行时间轴区间的放大与缩小查看;
校准功能主要用于光纤温度传感器的校准,在校准时,任意选取两个温度点进行测量,测温软件会自动计算出A和B的数值,并传输到测温装置主机中,更新光纤温度传感器校准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光纤测温原理的“量热法”SAR值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测温软件支持数据存储与导出,以便后期进行数据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817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