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力负荷评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98075.1 | 申请日: | 2021-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963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刘剑锋;李金海;杨冠华;邓进;王静;孙永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10/06 | 分类号: | G06Q10/06;G06F17/18;G06Q50/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王泽云 |
地址: | 10003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城市 轨道交通 系统 运力 负荷 评估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力负荷评估方法,其包括车站、线路、线网三个层级,评估对象涵盖线路、列车、车站站台、楼扶梯、换乘通道、安检、闸机等关键设施设备和区域;选取反映供给和需求状况的负荷度、满载率指标,分层构建运力负荷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了运力负荷的评估方法体系,包含车站运力负荷、换乘运力负荷、线路运力负荷和线网运力负荷的运力负荷等级评估方法;由此,本发明针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运行负荷评估技术手段缺乏的问题,构建了不同时间粒度条件下,车站、线路、线网三个层面的运力负荷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为城市轨道交通提供了统一、量化、客观、科学的运力负荷评估技术方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轨道交通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力负荷评估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行态势总体平稳,但随着新开通运营的线路持续增加、运营规模快速增长、客运量不断攀升,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压力日趋加大,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障难度越来越大,乘客的服务需求和期望也越来越高,对提升行业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进入网络化运营阶段,准确评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力负荷,是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提升行业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重要基础。
目前,已有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行评估的方法主要以运行状态描述为主,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运行态势的演变,但该类方法难以反映交通需求和供给之间的互动关系,缺乏对运力负荷的刻画。此外,部分方法以单一指标表征客流需求,难以客观全面地反映出轨道交通系统各层次的运力状态。
为此,本发明的设计者有鉴于上述缺陷,通过潜心研究和设计,结合长期多年从事相关产业的经验和成果,研究设计出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力负荷评估方法,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力负荷评估方法,其能实现不同运营规模城市运力负荷的横向对比,便于行业监管部门定量化评估各城市运力负荷程度,且通过建模将各要素统筹考虑,形成了评估车站运力的综合性指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力负荷评估方法,包括车站、线路、线网三个层级,其中包含特征类指标和综合类指标,特征类指标用于评价线网和线路区间及车站内各种设备设施的需求与能力之间的关系,其综合类指标用于评价线网、线路及车站的需求与能力之间的关系,其特征在于:
所述综合类指标包含线网运力负荷评估、线路运力负荷评估和车站运力负荷评估,所述线网运力负荷评估指数定义为线网不同满载率的区间数量占线网区间总数量的比例经加权计算得到的无量纲指标,计算步骤如下:
步骤1.1:计算线网各区间满载率;
步骤1.2:统计线网不同满载率的区间占比;
步骤1.3:确定线网运力负荷指数;
步骤1.4:负荷等级评定;
所述线路运力负荷指数定义为线路不同满载率的区间数量占线路区间总数量的比例经加权计算得到的无量纲指标,计算步骤包括:
步骤2.1:计算线路各区间满载率;
步骤2.2:统计线路不同满载率的区间占比;
步骤2.3:确定线路运力负荷指数;
步骤2.4:负荷等级评定;
所述车站运力负荷评估的步骤如下:
步骤3.1:计算站台候车区乘客密度、站台流动区乘客密度、站台负荷度、换乘通道负荷度、楼梯负荷度、自动扶梯负荷度、安检设备负荷度和闸机负荷度;车站是换乘站时计算换乘设施运力负荷度;
步骤3.2:得出设施设备运力负荷等级;
步骤3.3:汇集评价指标,计算车站运力负荷指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80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Q 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数据处理系统或方法;其他类目不包含的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处理系统或方法
G06Q10-00 行政;管理
G06Q10-02 .预定,例如用于门票、服务或事件的
G06Q10-04 .预测或优化,例如线性规划、“旅行商问题”或“下料问题”
G06Q10-06 .资源、工作流、人员或项目管理,例如组织、规划、调度或分配时间、人员或机器资源;企业规划;组织模型
G06Q10-08 .物流,例如仓储、装货、配送或运输;存货或库存管理,例如订货、采购或平衡订单
G06Q10-10 .办公自动化,例如电子邮件或群件的计算机辅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