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折叠式围岩测温装置及其安装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97573.4 | 申请日: | 2021-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839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军;马海林;江天堑;周英烈;王云;殷晓东;林旭东;张永海;李小奇;赵晨松;甄彦雨;李保鑫;段浩鹏;王亚昭;刘添龙;辛卫;李贺;张晓辉;马晓东;杨涛;杨海军;刘振光;马帅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K1/14 | 分类号: | G01K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2 | 代理人: | 李奎书 |
地址: | 065201 河北省廊***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折叠式 围岩 测温 装置 及其 安装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折叠式围岩测温装置及其安装方法,所述测温装置包括测温杆,测温杆由底板、左侧壁板、右侧壁板组成,左右侧壁板的上端为滑槽侧壁、下端为走线槽侧壁,测温杆底板上设有连接孔,测温杆底板的上下端设有中间连接片,中间连接片之间设有中间结合片,滑块左右端之间设有固定通孔,固定通孔上设有转动轴,转动轴两端设有齿轮,滑块上设有温度传感器固定槽、第一走线槽,第一走线槽垂直位置设有第二走线槽,滑块下端设有芯片槽,芯片槽内放置芯片,芯片与显示屏连接,显示屏设置在手持端上,所述测温装置能够安全、便捷地在高寒地区的隧道或竖井内埋设,并对隧道或竖井的围岩温度进行监测,且对测温装置中温度传感器的信号线也进行保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折叠式围岩测温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为构建现代化高质量的立体交通网,有大量隧道、竖井工程在高寒地区已经开始建设。在自然环境恶劣的高寒地区修建隧道受围岩冻害的影响如下:(1)衬砌结构的失稳,导致衬砌结构的变形破坏;(2)局部的冻胀力导致衬砌开裂、掉块;(3)衬砌的背后出现融解漏水,甚至涌水;(4)浸入隧道内部的地下水会在衬砌的表面冻结,形成冰柱或造成路面打滑而;(5)支护结构的混凝土材料的内水分冻结,不能达到设计强度的要求而影响支护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冻土区隧道开挖多年后,注浆、喷射、模筑混凝土水化的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导致开挖部分的冻土围岩出现融区,正温反而对围岩的稳定性不利。
目前,高寒地区的隧道、竖井围岩温度场的监测主要采用埋入式测温组件,例如,将温度传感器绑扎在钢筋、锚杆、木条上的方式。该方式存在以下问题:(1)测温组件在埋入测温钻孔的过程中,因运送距离长、钻孔的孔径较小,温度传感器的信号线与孔壁摩擦,易擦破信号线、甚至断线,不易发现且更换维修较困难;(2)在埋送与注浆封堵的过程中,由于温度探头的固定不牢固而导致传感器位移、滑落;(3)钢筋、锚杆的导热性较岩体的导热性而言,传递热量较快,从而影响温度传感器对岩体的温度监测;(4)需要钻较长的测温孔,一般为3~6m,且测点密集分布,在进行测温组件埋设时,必然会受到操作空间的限制,尤其在竖井中进行监测点的布设,竖井内活动空间狭窄,随身携带测组件进行操作不仅埋设困难,而且还会有绊吊绳、卡吊盘的风险。
中国发明专利号CN208313471U公开了一种高岩温隧洞深部围岩体温度测量装置,包括测温仪、若干根电缆、若干个温度探头,电缆外表面上套有套管,电缆的一端与测温仪相连,电缆的另一端穿过套管的侧壁与温度探头相连,电缆与温度探头一一对应;温度探头与套管之间设有定位弹簧,定位弹簧的一端端部固定在套管上,定位弹簧套在电缆上,本装置将测温探头和定位弹簧结合起来,形成了可紧贴围岩体的温度测量试验系统,温度探头通过安置在套管上的定位弹簧,使其与围岩体紧密贴合,实现了实时观测不同深度围岩体温度。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CN112326052A公开了一种冻土隧道洞口段围岩温度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确定隧道洞内和洞口仰坡的冻土深度;步骤2、根据所述冻土深度确定埋设测温组件的长度、数量、分布形式、埋设位置以及测温孔的深度;步骤3、按照所述埋设位置,在所述隧道洞内钻孔形成所述测温孔,在所述洞口仰坡钻孔形成所述测温孔;其中所述测温孔的直径大于所述测温组件的径向尺寸;步骤4、将所述测温组件放入对应的所述测温孔中,然后采用锚固剂将所述测温孔封堵;步骤5、将所述测温组件与数据采集器电性连接,设置温度采集频率;步骤6、统计所述测温组件采集的温度数据并分析,总结冻土隧道洞口段围岩温度变化规律。
综上所述,以上两个专利均未解决高寒地区的隧道或竖井的围岩温度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折叠式围岩测温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75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