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清洗功能的原药精制提纯反应釜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97023.2 | 申请日: | 2021-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988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徐路;孙佳旺;石进东;易水兵;范美竹;梁静悦;兰茜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仁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B01J1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橙知果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61 | 代理人: | 李品 |
地址: | 554300 贵州省铜仁市***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清洗 功能 精制 提纯 反应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清洗功能的原药精制提纯反应釜,包括箱体、设于所述箱体上的盖板及设于所述箱体内的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穿设于所述盖板上,所述盖板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搅拌轴转动的电机,所述箱体侧壁上设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上设有与所述箱体相通的第一活动槽,所述第一活动槽内设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上设有刮板,所述搅拌轴上设有多个搅拌杆,所述搅拌杆上设有第二活动槽,所述第二活动槽内设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块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相配合的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块上设有用于推动所述第一连接杆往所述第二活动槽外移动的挡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清洗功能的原药精制提纯反应釜。
背景技术
药主要起源于中国,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人体机能的药物。多为植物药,也有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中药的化学成所含成份十分复杂,既有含有多种有效成份,又有无效成份。提取其有效成分并进一步加以分离、纯化,得到有效单体是中药研究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中药提取中传统的提取工艺—水煮法、溶剂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回流法是现在人们常用的方法,中药的提纯一般在反应釜内进行,反应釜内处理完中药后其内壁上还沾附有液滴,部分的药渣也会粘附在反应釜内壁上,需要对反应釜内壁进行清理,小型反应釜可直接拆卸清洗,但拆卸清洗后再组装造成了较大的时间成本;大型反应釜需要将水管通入后冲洗,为保证清洗效果需要增加水压,水管不易固定,对反应釜的清洗造成较大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清洗功能的原药精制提纯反应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清洗功能的原药精制提纯反应釜,包括箱体、设于所述箱体上的盖板及设于所述箱体内的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穿设于所述盖板上,所述盖板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搅拌轴转动的电机,所述箱体侧壁上设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上设有与所述箱体相通的第一活动槽,所述第一活动槽内设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上设有刮板,所述搅拌轴上设有多个搅拌杆,所述搅拌杆上设有第二活动槽,所述第二活动槽内设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块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相配合的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块上设有用于推动所述第一连接杆往所述第二活动槽外移动的挡杆;中药在箱体内完成提纯反应后,将提取液和中药分别从箱体内排出,往箱体内注入清水,挡杆伸入到箱体内,搅拌轴带动搅拌杆转动至挡杆一侧后,挡杆将第一连接杆从第二活动槽内推出,第一连接杆插入到连接槽内,第一连接杆与连接槽形成连接后,挡杆往回移动,第一连接杆往回移动时将第二连接块从第一活动槽内带出,搅拌轴带动搅拌杆转动时带动第二连接块转动,刮板与箱体内壁接触对箱体内壁做清理,以将箱体内壁上的液滴和药渣刮除;在第二连接块与第一连接杆的配合下,在中药提纯结束后可直接对箱体内部做清理,降低反应釜的清理难度,可快速的完成对反应釜的清洗;箱体内壁清洗完成后,挡杆再次进入到箱体内,搅拌杆再次转动至挡杆一侧,利用挡杆对第二连接块做定位,挡杆再次推动第一连接杆往第二活动槽外移动,第一连接杆推动第二连接块进入到第一活动槽内,将第二连接块放入到第一活动槽内,第一连接杆从连接槽内脱出,使搅拌杆与第二连接块脱开连接,以便反应釜的下次使用;利用挡杆对第二连接块和搅拌杆起定位作用,保证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块的配合效果;反应釜的清洗全自动进行,无需人工参与,极大的降低了反应釜的清洗难度,使反应釜的使用更方便。
所述第一活动槽内壁上设有第三活动槽,所述挡杆设于所述第三活动槽内,所述挡杆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弹簧,所述第一连接块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三活动槽相通的气泵;所述搅拌杆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活动槽相通的第一活动腔,所述第一活动腔内设有第一推板,所述第一推板一侧设有第二连接弹簧,另一侧设有第一推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仁学院,未经铜仁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70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变应力式振动传感器
- 下一篇:一种超微堆叠暗场摄影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