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用型微纳流管道常压无死体积接口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96121.4 | 申请日: | 2021-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990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张博;王晓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色谱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0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361102 福建省厦门市翔***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用型 流管 常压 体积 接口 | ||
通用型微纳流管道常压无死体积接口,涉及微流控及纳流液相色谱领域。由硬质套管、软质套管和一对固定螺丝组成,通过组装固定,将两根毛细管进行无死体积连接,形成常压无死体积的管路连接口。固定螺丝为中通结构,可让毛细管穿过,同时也可固定毛细管不发生位移。利用双层套管与两个特殊结构的部件,通过机械固定的方式,将两根毛细管进行无死体积的稳定连接,接口轻便易操作。能有效避免传统毛细管接口存在死体积的现象,可增加纳流体系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只需进行简单组装,即可实现两根毛细管的无死体积固定连接,操作简单、体积小、重量轻、经济实用、应用广泛;且使用惰性材质,可同时增强物理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使得接口更加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流控及纳流液相色谱领域,尤其是涉及通过套管与固定螺丝的组合,将两根毛细管进行无死体积连接,操作简单且成功率高的一种通用型微纳流管道常压无死体积接口。
背景技术
微内径管路通道的连接是微流控和纳流液相色谱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尤其是无死体积的微纳流管路连接,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传统的微纳流管路接口复杂、操作繁琐,且相对于管路其体积庞大,大多数不能完全消除死体积的存在。因此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更加方便的新型接口技术迫切需要发明出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用型微纳流管道常压无死体积接口,通过套管与固定螺丝的组合,将两根毛细管进行无死体积连接,操作简单且成功率高;可广泛应用于微流控及纳流液相色谱领域。
所述通用型微纳流管道常压无死体积接口,由硬质套管、软质套管和一对固定螺丝组成,通过组装固定,将两根毛细管进行无死体积连接,形成常压无死体积的管路连接口。
所述两根毛细管在软质套管中无死体积对接,两根毛细管和软质套管通过两侧一对固定螺丝固定于硬质套管中。
所述毛细管的材质可以是无机、有机或无机有机复合材质的管路,如金属、玻璃、石英、聚醚醚酮、聚四氟乙烯等;两根毛细管的内径范围为2~5000μm,毛细管的外径范围为10~10000μm,两根毛细管具有相同或者不同的内径和外径。
所述软质套管无缝固定两根毛细管,软质套管可采用聚合物材质或有机无机复合材质,优选聚四氟乙烯或聚醚醚酮,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且化学性质稳定。
所述硬质套管具有较强机械强度,以起到固定和保护的作用,硬质套管两端内壁具有与固定螺丝匹配的螺纹,硬质套管和固定螺丝的组合,用于将软质套管和两根毛细管固定;硬质套管和固定螺丝的材质可采用有机或者无机材质,优选金属材质、聚醚醚酮和聚四氟乙烯。
所述固定螺丝为中通结构,可以让毛细管穿过,同时也可以固定毛细管不发生位移;固定螺丝固定毛细管的方式可以是物力方式,如机械摩擦力,也可以是借助胶水的粘合力。
为克服传统微纳流管路低压接口的缺点,本发明提供通用型微纳流管道常压无死体积接口,利用双层套管与两个特殊结构的部件,通过机械固定的方式,将两根毛细管进行无死体积的稳定连接,接口轻便易操作。本发明中只需要将两个套管和两个固定螺丝组合固定即可,避免使用二通、螺丝和韧环等传统连接器件,操作简便,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更加方便,应用范围更广,经济可靠;并且使用惰性材质,可以同时增强物理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使得接口更加可靠。本发明中接口依次包裹在聚合物套管和金属套管中,外层的硬质套管可以保护接口不受外界干扰,内层的软质套管化学性质稳定,可以长期维持接口的稳定性,此接口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微流控及纳流液相色谱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接口部件组装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色谱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未经厦门色谱分析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61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