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建筑综合用能的调节能力的修正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94865.2 | 申请日: | 2021-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693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马麟;曾爽;李香龙;邢其敬;杨烁;宫成;邱明泉;孙钦斐;马凯;梁安琪;陈平;刘畅;王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30/13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周春枚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综合 调节 能力 修正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综合用能的调节能力的修正方法及装置。该发明包括:建立建筑本体能耗模型;依据建筑中包含的储能设备,建立建筑中的储能设备模型;依据建筑本体能耗模型和储能设备模型,确定电网侧对应的多个负荷基准值;依据多个负荷基准值,利用遗传算法和目标满意度距离的多目标优化算法确定修正方案;依据修正方案对建筑综合用能的调节能力进行修正。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对建筑综合用能的调节能力进行修正时没有考虑建筑本身的储能性能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建筑综合用能的调节能力的修正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总能耗在飞快增加,以建筑物为代表的终端用能为例,由于建筑物数量的增加以及用户对于舒适度要求的提高,建筑能耗每年在极速提高,根据2015年中国节能协会发布的《中国智慧建筑调研白皮书》以及2016年《中国建筑节能发展报告》数据,我国建筑行业的能效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发展绿色节能建筑迫在眉睫。
相关技术中,在第一次世界能源危机的大背景下,美国学者Gellings C.W.提出了“需求侧管理”的概念,在我国,传统的电力需求侧响应主要由政府主导,通过一定的激励政策使得用户改变自己的用电行为,用户通过调控柔性负荷来进行需求侧响应。在需求侧除了传统的柔性负荷之外,还存在建筑本体,建筑本身具有一定的蓄热特性,室内温度不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变化,在保证用户处于舒适温度的前提下,建筑室内的制冷和制热负荷可以实时调节,建筑的这种蓄热特性可以看做是一种虚拟储能。在电网侧处于峰谷调节时期时,除了改变用户的用电行为可以进行电网侧的峰谷调节之外,利用建筑本身的虚拟储能特性也可以参与电网的峰谷调节,充分发掘建筑的节能调节潜力,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建筑本体的蓄热特性,减少电网侧由于调峰而所需的增容投资,还可以缓解社会发展中逐渐显现的能源需求增长与能源紧缺矛盾、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矛盾,符合绿色建筑的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如何将建筑本体的蓄热特性以及传统的需求侧响应结合起来响应电网侧的峰谷调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综合用能的调节能力的修正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对建筑综合用能的调节能力进行修正时没有考虑建筑本身的储能性能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建筑综合用能的调节能力的修正方法。该发明包括:建立建筑本体能耗模型;依据建筑中包含的储能设备,建立建筑中的储能设备模型;依据建筑本体能耗模型和储能设备模型,确定电网侧对应的多个负荷基准值;依据多个负荷基准值,利用遗传算法和目标满意度距离的多目标优化算法确定修正方案;依据修正方案对建筑综合用能的调节能力进行修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48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