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5G物联网技术的空气源热泵除霜调控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94738.2 | 申请日: | 2021-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323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1 |
发明(设计)人: | 耿哲;张洪锦;薛磊;吴天文;张淑贞;罗光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和同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7/02 | 分类号: | F25B47/02;F25B4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乔浩刚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技术 空气 源热泵 除霜 调控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基于5G物联网技术的空气源热泵除霜调控方法,应用于空气源热泵集群的后台管理端,其中空气源热泵集群包括至少两台空气源热泵,各空气源热泵与后台管理端通信连接,空气源热泵上设置有热泵控制单元,热泵控制单元用于获取空气源热泵的状态信息,以及根据后台管理端发送的控制指令控制空气源热泵完成工作状态转换,其中热泵控制单元与后台管理端通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S1获取空气源热泵集群中各空气源热泵的状态信息,其中空气源热泵的状态信息包括状态采集信息或工作状态信息;其中工作状态包括待机状态、制热状态、自然除霜状态和逆循环除霜状态;
其中,获取空气源热泵集群中各空气源热泵的状态信息,包括:
接收由热泵控制单元传输的空气源热泵的状态信息,其中状态采集信息包括由热泵控制单元采集的空气源热泵的环境温度、环境湿度、翅片温度和吸气压力;
S2根据当前空气源热泵集群的总进出水温度信息和空气源热泵的状态信息控制各空气源热泵的工作状态转换;具体包括:
S21根据当前空气源热泵集群的总进出水温度信息判断是否有制热需求;如果有制热需求,则选择一台待机状态的空气源热泵并向其发送控制指令,使该空气源热泵转换到制热状态;
S22根据当前空气源热泵集群的总进出水温度信息判断是否有停止制热需求;如果有停止制热需求,则选择一台制热状态的空气源热泵并向其发送控制指令,使该空气源热泵转换到自然除霜状态;
S23针对自然除霜状态的空气源热泵,根据空气源热泵的冷媒温度和翅片温度判断自然除霜状态是否完成,如果冷媒温度和翅片温度均大于0℃,则向该空气源热泵发出控制指令,使该空气源热泵转换到待机状态;
该方法还包括:针对各空气源热泵采集到的环境温度数据,基于所有空气源热泵采集的环境温度数据计算环境温度数据的均方差,如果均方差小于等于设定阈值,则该热泵集群的环境温度等于所有空气源热泵采集的环境温度数据的平均值;如果均方差大于设定阈值,则判断为存在外在条件使检测到的环境温度数据不准确,对所有环境温度数据进行数据处理,依次过滤存在偏差的环境温度数据,直到剩余数据的均方差小于等于设定阈值,使用剩余环境温度数据的平均值作为空气源热泵集群的环境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5G物联网技术的空气源热泵除霜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空气源热泵转处于自然除霜状态时,热泵控制单元根据接收到的控制指令控制空气源热泵的压缩机处于关闭状态,四通换向阀处于制热状态,电子膨胀阀保持待机开度使蒸发器内的制冷剂和储液器连通,风机处于自动运行状态;
其中风机的自动运行状态与该热泵检测的环境温度有关,如果环境温度≤0℃则风机停止,如果环境温度>0℃则风机按照设定的周期间歇运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5G物联网技术的空气源热泵除霜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1还包括:
如果没有制热需求,后台管理终端进一步判断当前空气源热泵集群是否有待机除霜置换需求,如果有待机除霜置换需求,则选择一台制热状态的空气源热泵并向其发送控制指令,使该空气源热泵转换到自然除霜状态,并选择一台待机状态的空气源热泵向其发送控制指令,使该空气源热泵转换到制热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5G物联网技术的空气源热泵除霜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1中,如果有制热需求,还包括:
进一步检测当前空气源热泵集群中是否存在待机状态的空气源热泵,如果存在待机状态的空气源热泵,则选择一台待机状态的空气源热泵并向其发送控制指令,使该空气源热泵转换到制热状态;如果不存在待机状态的空气源热泵,则选择一台自然除霜状态的空气源热泵并向其发送控制指令,使该空气源热泵转换到逆循环除霜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和同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和同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473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