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专网终端的数据分流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93538.5 | 申请日: | 2021-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31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秦小飞;刘萌萌;周旸;张勍;冯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8/02 | 分类号: | H04W28/02;H04W28/10;H04W28/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张娜;黄健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终端 数据 分流 处理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专网终端的数据分流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获取专网终端发送的业务数据,其中,业务数据中包含协议参数信息,根据预存的数据包检测规则对协议参数信息进行检测,得到检测结果,若检测结果为符合数据包检测规则,则将业务数据发送至协议参数信息对应的内网服务器,以使内网服务器实现业务数据对应的内网业务,若检测结果为不符合数据包检测规则,则将业务数据发送至协议参数信息对应的外网服务器,以使外网服务器实现业务数据对应的外网业务。该实施例降低了专网终端数据分流处理流程的复杂性和5G核心网的负荷,同时也减少了传输时延,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专网终端的数据分流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5G网络由于其传输速度快,且可针对网络行业属性定制不同的传输策略等优点越来越受到用户的欢迎,同时企业客户对5G专网终端访问的5G网络的安全性有了更高的要求。
现有技术中,5G专网终端在访问5G网络时,可能涉及到数据分流操作,现有的5G专网终端的数据分流处理方法通常是通过内网服务器发送请求到5G核心网的NEF(NetworkExposure Function,网络开放功能)网元,由NEF网元调用PCF(Policy Control Function,策略控制功能)写入数据分流规则,并由PCF推送数据分流规则到SMF(Session ManagementFunction,会话管理功能),SMF再将该数据分流规则下发到UPF(User Plane Function,用户面功能),最终由UPF执行数据分流动作。
然而,当前专网终端的数据分流处理方法涉及到的核心网网元较多,增大了传输时延,且增加了5G核心网的负荷,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专网终端的数据分流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以减少传输时延,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专网终端的数据分流处理方法,包括:
获取专网终端发送的业务数据,其中,所述业务数据中包含协议参数信息;
根据预存的数据包检测规则对所述协议参数信息进行检测,得到检测结果;
若所述检测结果为符合所述数据包检测规则,则将所述业务数据发送至所述协议参数信息对应的内网服务器,以使所述内网服务器实现所述业务数据对应的内网业务;
若所述检测结果为不符合所述数据包检测规则,则将所述业务数据发送至所述协议参数信息对应的外网服务器,以使所述外网服务器实现所述业务数据对应的外网业务。
可选的,所述协议参数信息包含目的地址以及传输层协议,
则所述根据预存的数据包检测规则对所述协议参数信息进行检测,得到检测结果,包括:
根据预存的数据包检测规则分别对所述目的地址以及所述传输层协议进行检测,得到第一检测结果。
可选的,所述根据预存的数据包检测规则分别对所述目的地址以及所述传输层协议进行检测,得到第一检测结果,包括:
若所述目的地址以及所述传输层协议均与预存的数据包检测规则相匹配,则第一检测结果为符合所述数据包检测规则;
若所述目的地址以及所述传输层协议中任一项与预存的数据包检测规则不相匹配,则所述第一检测结果为不符合所述数据包检测规则。
可选的,所述协议参数信息包含源地址、目的地址以及传输层协议,
则所述根据预存的数据包检测规则对所述协议参数信息进行检测,得到检测结果,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35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