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蓝状菌株、生防剂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92875.2 | 申请日: | 2021-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283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4 |
发明(设计)人: | 尹燕妮;王宁;商庆华;陈云;马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A01N63/30;A01P3/00;C12R1/645 |
代理公司: | 杭州合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37 | 代理人: | 沈自军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菌株 生防剂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蓝状菌株、生防剂及应用。所述蓝状菌株的分类命名为蓝状菌(Talaromyces purpureogenus)TP18,保藏号为CGMCC No.22403。该菌株与禾谷镰刀菌具有良好的拮抗作用,可应用于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利用该菌株发酵液制备的生防剂对禾谷镰刀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以及呕吐毒素产量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病害防治领域,特别是涉及蓝状菌株、生防剂及应用。
背景技术
小麦赤霉病又称麦穗枯,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小麦赤霉病主要是由禾谷镰刀菌和亚洲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被病菌侵染后会还会产生多种真菌毒素,如脱氧雪腐镰刀菌烯和玉米赤霉烯酮等,这些真菌毒素具有致畸致癌作用以及会损害人和动物的免疫系统等,从而严重威胁人畜的健康。
目前小麦赤霉病的防控主要依赖于四个方面:培育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化学防治以及生物防治等。其中,抗赤霉病小麦育种面临的最大问题为抗源的缺乏,由于外源抗病材料性状欠佳,且环境对赤霉病抗性影响较大,导致育种难度大且效果差;加强田间管理费时费例,收效甚微;化学防治是目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主要手段,但长期大量使用化学药剂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例如环境污染、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土质退化等;生物防治具有不易产生抗性、持效期长、对环境污染小、对农作物和人畜安全等优点,目前,小麦赤霉病的生防研究主要集中于芽孢杆菌(Bacillus spp.)、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p.)、木霉菌(Trichoderma spp.)等微生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株蓝状菌(Talaromyces purpureogenus)TP18、生防剂及应用,以解决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困难问题。
本发明的蓝状菌株,分类命名为蓝状菌(Talaromyces purpureogenus)TP18,保藏号为CGMCC No.22403,2021年4月9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可选的,所述蓝状菌株在防治小麦赤霉病中的应用。
可选的,所述蓝状菌株在抑制禾谷镰刀菌、禾谷丝核菌、禾顶囊壳菌、核盘菌、藤仓镰刀菌、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中的应用以及在抑制禾谷镰刀菌和孢子萌发中的应用。
可选的,所述尖孢镰刀菌包括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f.sp.niveum)和尖孢镰刀菌甜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melonis)。
可选的,所述蓝状菌株在减少禾谷镰刀菌呕吐毒素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生防剂,包含所述蓝状菌株的发酵液粗提物。
可选的,所述发酵液粗提物通过以下方法制得:
提供所述蓝状菌株的发酵液;
将所述发酵液过滤,取滤液进行萃取和蒸发,得到发酵液粗提物。
可选的,所述发酵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活化的蓝状菌株接种于发酵培养液中培养10~14天,得到所述发酵液。
可选的,所述发酵培养液为PDB培养液。
可选的,活化的方法为将保存于冻存管中的蓝状菌株接种于PDA平板上,25℃培养7天。
可选的,所述生防剂还包括溶剂,所述溶剂为甲醇、乙酸乙酯、水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方法,在小麦抽穗阶段,将所述的生防剂稀释后喷施于小麦穗部。
可选的,所述生防剂稀释后的浓度为0.2~0.25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28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