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候性能优异的热转印树脂碳带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92751.4 | 申请日: | 2021-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48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莫斌;唐国初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鼎一致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7/046 | 分类号: | C08J7/046;C08J7/04;C08L67/00;C09D11/30;C09D11/38;B41J31/05;B41J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吴佳 |
地址: | 413000 湖南省益***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性能 优异 热转印 树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候性能优异的热转印树脂碳带及其制备方法,热转印树脂碳带包括热转印油墨层、基材和背涂层,所述热转印油墨层和背涂层分别设置在基材的两侧面上,所述热转印油墨层包括氟碳改性丙烯酸树脂。本发明通过采用耐候性能优异氟碳改性的丙烯酸树脂为主体结构,所得树脂碳带可适用范围广,由于含氟碳改性丙烯酸树脂的比表面能低、化学键强度更高,稳定性能好,具有优异打印清晰度且具有更好抗刮、耐油、耐酒精、耐紫外线等优势。通过只设置热转印油墨层和背涂层,极大的缩减了制作工艺并有效降低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转印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候性能优异的热转印树脂碳带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热转印树脂碳带就是在一定温度下(110-160℃)将热转印油墨层熔融,并在一定压力下将油墨层从基材上剥离下来转印到纸或薄膜的过程,当标签通过打印机的打印头和压轴时,将热转印油墨转印到标签纸和薄膜标签上。
目前户外热转印打印标识在户外严苛环境条件下普遍存在易褪色、掉色等现象,此外常规树脂碳均不耐油和酒精。
越来越多的打印载体出现,传统的碳粉涂层难以保证打印效果以及其使用寿命,为此,不少人对碳粉涂层的配方进行改变,以求碳粉涂层能够适应不同的打印载体,有更好的显示效果。但是,单纯的改变碳粉涂层配方治标不治本,就是目前的碳带打印效果而言,还是容易出现碳粉转印牢度不高,容易掉色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耐候性能优异的热转印树脂碳带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耐候性能优异的热转印树脂碳带,包括热转印油墨层、基材和背涂层,所述热转印油墨层和背涂层分别设置在基材的两侧面上,所述热转印油墨层包括氟碳改性丙烯酸树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采用耐候性能优异氟碳改性的丙烯酸树脂为主体结构,所得树脂碳带可适用范围广,由于含氟碳改性丙烯酸树脂的比表面能低、化学键强度更高,稳定性能好,具有优异打印清晰度且具有更好抗刮、耐油、耐酒精、耐紫外线等优势。通过只设置热转印油墨层和背涂层,极大的缩减了制作工艺并有效降低了成本。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以重量份计,所述热转印油墨层包括,氟碳改性的丙烯酸树脂1-25份,颜料1-20份、蜡1-5份、分散剂1-15份、醋酸丁酸纤维束1-10份。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热转印油墨层的主体树脂体系为含氟改性丙烯酸,该体系具有优异打印清晰度且具有更好抗刮、耐油、耐酒精、耐紫外线等优势,原因是含氟改性丙烯酸体系的比表面能低、化学键强度更高,化学键不容易稳定性能好。
进一步,以重量份计,所述热转印油墨层包括,氟碳改性的丙烯酸树脂15份,颜料15份、蜡2份、分散剂5份、醋酸丁酸纤维束2份。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该配方的热转印油墨层,具有良好的墨层结合牢固度以及耐磨性能好。
进一步,所述热转印油墨层中还包括耐紫外吸收剂。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添加耐紫外吸收剂,能够显著提高树脂碳带的耐紫外线性能和使用寿命。
进一步,所述耐紫外吸收剂包括苯井三唑和受阻胺自由基捕捉剂。
进一步,所述蜡包括巴西棕榈蜡、沙索蜡、氟碳蜡、聚乙烯蜡、合成蜡和微晶蜡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颜料包括有机颜料和无机颜料中一种。
进一步,以重量份计,所述背涂层包括,硝化纤维素100份、有机硅塑料1-30份、硬脂酸辛树脂1-40份、甲苯二异氰酸酯的芳香族聚异氰酸酯预聚物1-40份。
有机硅塑料耐高低温、耐水性好、高频绝缘性好,耐辐射、耐臭氧性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鼎一致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湖南鼎一致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27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