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危险废物预处理进料一体化系统及其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92337.3 | 申请日: | 2021-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697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彭少华;曹伟华;石广甫;张云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5/033 | 分类号: | F23G5/033;F23G5/02;F23G5/20;F23G5/44 |
代理公司: | 上海容慧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87 | 代理人: | 于晓菁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危险废物 预处理 进料 一体化 系统 及其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危险废物焚烧处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危险废物预处理进料一体化系统及其处理方法,其中所述系统包括破碎单元、混合单元、输送单元、进料单元和提升机。本发明通过采用“破碎+混合+无轴双螺旋+推杆进料”一体化密闭进料方式,将预处理和进料两大功能结合成一体化装置,可以取消传统的料坑,有利于更高效的进行恶臭污染物控制,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危险废物回转窑稳定焚烧的进料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危险废物焚烧处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危险废物预处理进料一体化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产生量和种类不断增多,已引起政府和公众的极大关注。危险废物如不采取措施加以控制,会严重影响人类生态环境和健康安全。危险废物已成为世界性范围的突出公害,积极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开展对危险废物的集中管理和综合处置,减少和消除污染危害已是当务之急。
其中回转窑焚烧危险废物处置技术是目前危险废物焚烧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可最大程度实现危险废物的无害化、减量化。但传统危险废物回转窑焚烧进料方式采用“料坑+抓斗”的进料方式,预处理和进料两个环节都是围绕料坑进行,其最大的弊端是预处理粗放,火灾安全风险大,而且料坑区域臭气控制难度大,不利于厂区臭气控制,易造成环境污染。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型工艺系统用于危险废物回转窑焚烧进料,减少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危险废物回转窑焚烧处置技术特性,提供了一套危险废物预处理进料一体化系统及其处理方法,通过采用“破碎+混合+无轴双螺旋+推杆进料”一体化密闭进料方式,将预处理和进料两大功能结合成一体化装置,取消传统的料坑,有利于提高安全性,更高效的进行恶臭污染物控制,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回转窑稳定焚烧的进料要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危险废物预处理进料一体化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提升机和四个单元,所述四个单元分别为破碎单元、混合单元、输送单元、进料单元,所述提升机的顶部与破碎单元中间设置输送带,所述破碎单元、混合单元、输送单元、进料单元从上至下依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破碎单元包括破碎机密封舱、破碎机、惰性气保护系统、废气排出系统和氧气监测系统,所述破碎机密封舱可以为倒斗状,破碎机密封舱进口处设置有进料门,破碎机密封舱的底部设置有出料门,所述破碎机密封舱通过管道一与惰性气保护系统连接,所述破碎机密封舱通过管道二与废气排出系统连接,所述破碎机密封舱底部设置有破碎机,使得废料通过破碎机密封舱的底部出料门进入到破碎机中进行破碎。
进一步的,对于需破碎的一般固体废物经提升机提升后,输送带将危险废物传输至破碎机密封舱的进料门,危险废物在破碎机密封舱内经过一系列处理准备后,例如充保护气氮气,进行氧气监测,再通过破碎机密封舱的出料门进入破碎机中进行预破碎处理,其破碎后的尺寸可以达到焚烧炉入炉要求。
进一步的,所述混合单元包括混合器,所述混合器由一卧式筒体和主轴组成,所述主轴上设置有混合桨臂和浆叶,搅拌使得混合器内的废料充分混合。
进一步的,所述混合单元中还可以配置液压驱动的出料闸板及称重系统。
进一步的,预破碎后的废料在混合器中桨叶的作用下混合、返混,直至其热值及物理状态相对均匀;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单元包括槽型无轴螺旋输送机,所述槽型无轴螺旋输送机包括两个钢制螺旋,所述槽型无轴螺旋输送机未设置中心轴。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单元包括双重插板密封阀、下料溜槽和回转窑,其中所述回转窑包括回转窑进料斗和回转窑舱,所述双重插板密封阀设置在所述回转窑进料斗下方,所述回转窑进料斗底部与下料溜槽上侧外缘连接,所述下料溜槽内设置有液压推杆,所述下料溜槽的右端嵌入回转窑舱的入口,使得处理后的废料可以推送进回转窑舱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单元还设置有氮气灭火安全保护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23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共享厨房公益平台
- 下一篇:基于自然语言信息提取的强化学习加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