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91470.7 | 申请日: | 2021-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397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张正义;周超文;黄坤圣;张金祺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H04W28/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唐双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市***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通信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装置。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方法。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包括发送电路和控制电路,其中,控制电路设置请求发送(RTS)帧,并控制发送电路通过至少一个信道发送RTS帧,该至少一个信道不包括前导打孔信道。另一无线通信装置包括发送电路和控制电路,其中,控制电路设置RTS帧,并控制发送电路通过包括前导打孔信道在内的多个信道发送RTS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更特别地,涉及一种设置保护帧以保护前导打孔的(preamble punctured)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hysical layer protocol data unit,PPDU)的传输的无线通信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信道绑定(channel bonding),IEEE 802.11ac支持多种带宽模式:20/40/80/160(80+80)兆赫兹(megahertz,MHz)。但是,除80+80MHz模式外,所有其它模式需要被绑定的信道(bonded channel)是连续的。从而,当多个空闲信道(idle channel)被繁忙信道(busy channel)分隔开时,无法绑定更大的信道带宽。因此,IEEE 802.11ax中引入了前导打孔机制(preamble puncturing mechanism),允许以非连续的方式绑定信道。这增加了可用带宽,同时提高了传输速率。例如,当信道带宽的次信道(secondary channels)中的一部分20MHz子信道是繁忙的(busy)时,允许接入点(access point,AP)以打孔的(punctured)80或160(80+80)MHz格式传输高效(high efficiency,HE)PPDU。前导打孔是AP和STA双方的可选功能。在前导打孔模式中,在繁忙的20MHz信道(也称为前导打孔信道(preamblepunctured channel))中,前导部分(preamble part)将被屏蔽(punctured),这意味着它不会被传输。但是,IEEE 802.11ax规范仅解决了高效(HE)PPDU的前导打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设置保护帧以保护前导打孔的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hysical layer protocol data unit,PPDU)的传输的方法和装置。例如,该保护帧可以包括请求发送(request to send,RTS)帧和清除发送(clear to send,CTS)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示例无线通信装置。该示例无线通信装置包括发送电路和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被布置为设置请求发送(request to send,RTS)帧,并控制该发送电路经由不包括前导打孔信道(preamble punctured channel)的至少一个信道发送该RTS帧。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前导打孔信道是指不在其上传输PPDU的信道,例如,图3带斜线方框所示的次信道,其信道状态是忙碌的(busy)。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示例无线通信方法。该示例无线通信方法包括:设置请求发送(RTS)帧,以及,发送电路通过不包括前导打孔信道的至少一个信道发送该RTS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示例无线通信装置。该示例无线通信装置包括发送电路和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被布置为设置请求发送(RTS)帧,并控制该发送电路经由包括前导打孔信道的多个信道发送该RTS帧。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附图所示优选实施例的下述详细描述之后,可以毫无疑义地理解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及其它目的。详细的描述将参考附图在下面的实施例中给出。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后续的详细描述以及参考附图所给的示例,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示出的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示出图1中所示的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无线通信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14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