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侧喷淋顺新风气流间接蒸发冷却机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91149.9 | 申请日: | 2021-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237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李臣;苏经校;彭嘉异;周志流;李红杰;王伯城;洪昌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2/00;F24F13/30 |
代理公司: | 广州润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46 | 代理人: | 林伟斌 |
地址: | 528313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喷淋 新风 气流 间接 蒸发 冷却 机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侧喷淋顺新风气流间接蒸发冷却机组,包括顶层、底层和中间层,顶层设置有室内热风回风口和室外热风排风口,底层设置有室内冷风送风口和蒸发器,中间层设置有空空换热器、冷凝器、喷淋系统和室外新风送风口,室外空气从室外新风送风口进入,依次流经喷淋系统、空空换热器和冷凝器,从室外热风排风口流出室外,室内空气从室内热风回风口进入,依次流经空空换热器和蒸发器,并从室内冷风送风口流进室内;蒸发器设置在空空换热器的下方,冷凝器设置在空空换热器的一侧,喷淋系统设置在空空换热器的另一侧,喷淋系统包括多个竖直排列的喷杆和安装在喷杆上的多个喷嘴,安装在相邻两个喷杆上的喷嘴在安装高度上相互错开对空空换热器喷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间接蒸发冷却机组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侧喷淋顺新风气流间接蒸发冷却机组。
背景技术
间接蒸发冷系统目前在市场上有较为良好的运用前景,能通过与新风的换热及喷淋水的蒸发吸热,有效降低机组的能耗,达到节能减排的全球倡议。但机组的风系统和喷淋的设计上,各家设计有着较大的差异。由于喷淋的安装位置和喷淋方式影响着喷淋换热的效果以及产生机组吹水和渗水的风险;同时,排风气流组织的设计直接影响到机组的气流走向和风机的选型。因此,在间接蒸发冷系统的创新升级中,喷淋形式和排风气流组织的设计至关重要。
目前在设计间接蒸发冷系统时,喷淋形式往往采用粒径较大的喷淋水进行下部喷淋,这样不仅会导致喷淋水难以进入空空换热器中进行充分换热、换热效率差的技术难点,而且排风通道的阻力较大,排风功耗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侧喷淋顺新风气流间接蒸发冷却机组,用于实现空空换热器的充分换热,排风阻力减小的效果。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侧喷淋顺新风气流间接蒸发冷却机组,所述冷却机组包括顶层、底层和中间层,所述顶层设置有室内热风回风口和室外热风排风口,所述底层设置有室内冷风送风口和蒸发器,所述中间层设置有空空换热器、冷凝器、喷淋系统和室外新风送风口,室外空气从所述室外新风送风口进入,依次流经喷淋系统、所述空空换热器和所述冷凝器,并从所述室外热风排风口流出室外,室内空气从所述室内热风回风口进入,依次流经所述空空换热器和所述蒸发器,并从所述室内冷风送风口流进室内;
所述蒸发器设置在所述空空换热器的下方,所述冷凝器设置在所述空空换热器的一侧,所述喷淋系统设置在所述空空换热器的另一侧,所述喷淋系统包括多个竖直排列的喷杆和安装在所述喷杆上的多个喷嘴,安装在相邻两个所述喷杆上的喷嘴在安装高度上相互错开,多个所述喷嘴对所述空空换热器进行喷淋。
本发明一种侧喷淋顺新风气流间接蒸发冷却机组,喷淋系统采用侧向喷淋的方式提高了喷淋换热的换热效果,其冷却机组的具体结构为:冷却机组分为顶层、底层和中间层,顶层设置有室内热风回风口和室外热风排风口,底层设置有室内冷风送风口和蒸发器,中间层设置有空空换热器、冷凝器、喷淋系统和室外新风送风口,蒸发器设置在空空换热器的下方,冷凝器设置在空空换热器的一侧,喷淋系统设置在空空换热器的另一侧,喷淋系统包括竖直排列的喷杆和安装在喷杆上的多个喷嘴,并且相邻两个喷杆上的喷嘴在安装高度上错开;冷却机组的换热原理为:室外空气和室内空气在空空换热器处进行循环换热,当需要对室内高温环境进行降温时,室外空气从室外新风送风口进入,依次流经喷淋系统、空空换热器和冷凝器,并从室外热风排风口流出室外,室内空气从室内热风回风口进入,依次流经空空换热器蒸发器,并从室内冷风送风口流进室内,至此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同时在空空换热器处完成循环换热,实现对室内环境降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114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