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星组网的地面管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91110.7 | 申请日: | 2021-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417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7 |
发明(设计)人: | 赵立东;田建召;赵伟程;刘言;赵晶;胡成浩;孙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B7/185 | 分类号: | H04B7/185 |
代理公司: |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专利中心 11010 | 代理人: | 焉明涛 |
地址: | 10004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网 地面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星组网的地面管控系统,所述地面站系统的管控中心软件框架包括:用户控制层,响应于用户的交互指令,向所述用户展示卫星通信网络的关联数据,以及通过第一接口向业务逻辑层发送用户指令和/或获取所述业务逻辑层发送的数据;业务逻辑层,响应于所述用户指令并向数据采集与分发层发送数据请求,以及通过第二接口接收数据采集与分发层发送的数据;数据采集与分发层,响应于所述数据请求形成数据任务,并基于所述数据任务进行数据调度,以及将数据调度结果发送给所述业务逻辑层。本公开的地面站系统将地面控制中心软件划分成独立的服务,遵从微服务的设计原则每个服务之间相对独立,并且服务之间具有低耦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卫星通信组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星组网的地面管控系统。
背景技术
卫星通信系统一般由卫星端、用户端、地面端三部分组成。卫星端在空中起中继站的作用,即把地面站发上来的电磁波放大后通过一跳或者多跳再返送回另一地面站。用户端即是各种用户终端。地面站则是卫星端与地面公众网的接口,地面用户可以通过地面站出入卫星系统形成链路,同时地面站还包括地面卫星管控中心,其不仅是指挥卫星工作的枢纽,也是卫星的地面指挥部,负责指挥和监视卫星的运行,从而完成卫星服役间的各项任务。
随着卫星应用和技术的发展,以及大规模星座的规划及建设,针对大规模星座的管控技术已经成为发展趋势。现有的卫星地面管控中心的体制大体经历了测控站-测控中心+测控站网-(测控中心+测控网)+(运控中心+运控网)-测控运控一体化-网络化管控的发展历程,网络化管控可以降低传统地基管控布站的要求,在降低建设成本的同时可以大大提高卫星管控效率,已经成为卫星系统建设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但是已有管控系统的软件架构设计无法匹配现有地面管控中心的发展速度,使得整个管控系统面临着:地面管控中心的软件系统运营维护成本较高,升级和功能扩展时较为复杂,需要全部模块的开发人员共同参与;整个系统的可靠性虽较高,但应对如机房断电能特殊条件下的故障迁移能力差,亟需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星组网的地面管控系统,地面站系统的管控中心软件框架通过模块化、服务化设计,将地面控制中心软件划分成独立的服务,遵从微服务的设计原则每个服务之间相对独立,并且服务之间具有低耦合度。
本公开实施例提出一种多星组网的地面管控系统,包括:
用户控制层,响应于用户的交互指令,向所述用户展示卫星通信网络的关联数据,以及通过第一接口向业务逻辑层发送用户指令和/或获取所述业务逻辑层发送的数据;
业务逻辑层,响应于所述用户指令并向数据采集与分发层发送数据请求,以及通过第二接口接收数据采集与分发层发送的数据;
数据采集与分发层,响应于所述数据请求形成数据任务,并基于所述数据任务进行数据调度,以及将数据调度结果发送给所述业务逻辑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卫星通信网络的关联数据至少包括如下中的一种:卫星运行数据、地面站运行数据、业务运行数据、用户运行数据、网络运行数据、资源运行数据以及任务开展数据;
所述第一接口至少支持如下接口协议中的一种:REST接口协议和WebSocket接口协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户控制层,还用于基于所述用户指令进行指令转换后,发送至所述业务逻辑层;
所述用户控制层,还用于为用户提供如下服务中的至少一种:卫星综合管理服务、站网综合管理服务、业务综合管理服务、用户综合管理服务、网络综合管理服务、资源综合管理服务和任务综合管理服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业务逻辑层还用于提供如下至少一种服务:信息处理服务、卫星管理服务、站网管理服务、业务管理服务、用户管理服务、网络管理服务、资源管理服务、任务规划服务;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11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