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阀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691100.3 | 申请日: | 2021-06-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153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 发明(设计)人: | 荒井良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
| 主分类号: | F16K1/02 | 分类号: | F16K1/02;F16K1/32;F16K1/36;F16K1/46;F16K27/02;F16K31/04;F16K31/53;F16K41/04;F16H1/32;F16H57/023;F16H57/08 |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00 | 代理人: | 徐颖聪 |
| 地址: | 日本国东京都世***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 ||
提供一种能够确保阀芯与阀座的接触精度并且使划分阀室与背压室的封闭部件正常地发挥功能的电动阀。电动阀(1)具备:具有阀室(14)和阀口(13a)的阀主体(10);对阀口(13a)进行开闭的阀芯(30);以及具有供阀芯(30)插入的阀芯导向孔(28)的支承部件(21)。电动阀(1)具有:在阀芯(30)的下端(31b)与阀座(13b)接触的闭阀状态下,将阀口(13a)和作为阀芯导向孔(28)中的阀芯(30)的上端侧的空间的背压室(29)连接的均压通路(39);以及配置于阀芯(30)与支承部件(21)之间的封闭部件(34)。并且,阀芯(30)具有将阀室(14)和与封闭部件(34)的阀室(14)侧邻接的阀室侧空间(33a)连接的槽形状的阀室侧流体导入路(35)。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阀。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以往的电动阀的一例。该电动阀具有对向阀室开口的阀口进行开闭的阀芯。阀芯插入于支承部件的阀芯导向孔。阀芯能够在阀芯导向孔内沿上下方向移动。封闭部件配置于阀芯与支承部件之间。封闭部件划分阀室与阀芯导向孔中的阀芯的上侧的空间(背压室)。电动阀在阀芯的下端与阀座接触而阀口关闭时成为闭阀状态。在闭阀状态下,阀口与背压室通过设置于阀芯的均压通路而连接。通过该结构,施加于阀芯的朝上的流体压力和朝下的流体压力被消除。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516960号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具有上述的结构的电动阀能够将为了使阀芯移动所需的力变小。因此,电动阀能够采用较大的阀口。在电动阀中将阀口增大了的情况下,为了使阀芯与阀座高精度地接触,需要将阀芯与支承部件之间的间隙变小。然而,当将该间隙减小时,阀室内的流体、背压室内的流体将难以导入与封闭部件邻接的空间。因此,未向封闭部件适当地施加流体压力,封闭部件难以正常地发挥功能。由此,在电动阀中,有能够在阀室与背压室之间密封流体的差压降低,阀芯的移动所需的扭矩增大的担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阀芯与阀座的接触精度,并且能够使划分阀室与背压室的封闭部件正常地发挥功能的电动阀。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电动阀具有:阀主体,该阀主体具有阀室和阀口;阀芯,该阀芯对所述阀口进行开闭;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具有供所述阀芯插入的阀芯导向孔;均压通路,在所述阀芯的一端与所述阀口的阀座接触的闭阀状态下,该均压通路将所述阀口和背压室连接,该背压室是所述阀芯导向孔中的所述阀芯的另一端侧的空间;以及环状的封闭部件,该封闭部件配置于所述阀芯与所述支承部件之间,以划分所述阀室与所述背压室,所述阀芯或者所述支承部件具有槽形状或者孔形状的阀室侧流体导入路,该阀室侧流体导入路将所述阀室和与所述封闭部件的所述阀室侧邻接的空间连接。
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动阀的阀芯或者支承部件具有槽形状或者孔形状的阀室侧流体导入路,该阀室侧流体导入路将阀室和与封闭部件的阀室侧邻接的空间连接。由此,电动阀能够通过阀室侧流体导入路将流体从阀室导入与封闭部件的阀室侧邻接的空间。因此,在电动阀中,流体压力适当地施加于封闭部件,能够使封闭部件正常地发挥功能。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阀芯或者所述支承部件具有槽形状或者孔形状的背压室侧流体导入路,该背压室侧流体导入路将所述背压室和与所述封闭部件的所述背压室侧邻接的空间连接。由此,能够通过背压室侧流体导入路将流体从背压室导入与封闭部件的背压室侧邻接的空间。因此,流体压力适当地施加于封闭部件,能够使封闭部件正常地发挥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不二工机,未经株式会社不二工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11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天线模块
- 下一篇:基于分割和误差引导的脑神经元迭代分割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