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循环能高效闪蒸系统及闪蒸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90689.5 | 申请日: | 2021-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61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杨积栋;李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聪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06 | 分类号: | B01D3/06;B01D1/00;B01D1/30;F04B37/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创新***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高效 闪蒸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循环能高效闪蒸系统,包括闪蒸罐、真空蒸汽负压压缩机、回热板换热器和冷凝储水器,闪蒸罐通过蒸汽出口与真空蒸汽负压压缩机连通连接,闪蒸罐通过目标液体进口和第一目标液体出口分别与回热板换热器两端连通连接,闪蒸罐的第二目标液体出口连通连接有第一负压水泵,回热板换热器另两端分别与真空蒸汽负压压缩机和冷凝水储水器连通连接,本发明利用耐高温的真空蒸汽负压压缩机,将低温无法使用的闪蒸蒸汽调节成高温可回收使用的闪蒸蒸汽,通过板换,全部实现闪蒸蒸汽的能量回收,循环输送至闪蒸罐内部目标液体中,使得本发明能耗需求大幅降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干燥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循环能高效闪蒸系统及闪蒸方法。
背景技术
现在市场上闪蒸设备基本实现方法为:
1、利用真空泵维持闪蒸罐内部真空度;
2、利用蒸汽或热水,加热升温目标目标液体,目标液体进入闪蒸罐后,在负压条件下发生闪蒸。
3、闪蒸蒸汽通过闪蒸罐顶部管道排出,进入循环水板换,与循环水换热后变成冷凝水排出。
现有闪蒸实现方法耗能量很大,目标目标液体循环闪蒸过程中,需用大量热水或蒸汽对目标目标液体加热,发生闪蒸后的闪蒸蒸汽需要大量循环水降温,闪蒸蒸汽变成冷凝水,降温过程消耗能源也较多,而真空蒸汽负压压缩机通过调节转子转速,来调节压缩机出口闪蒸蒸汽的压力及温度,如何利用真空压缩机来改变闪蒸蒸汽的压力和温度,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能高效闪蒸系统及闪蒸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循环能高效闪蒸系统,包括以下部件:闪蒸罐、真空蒸汽负压压缩机、回热板换热器和冷凝储水器,所述闪蒸罐上设有蒸汽出口、目标液体进口、第一目标液体出口和第二目标液体出口,闪蒸罐通过蒸汽出口与真空蒸汽负压压缩机连通连接,闪蒸罐通过目标液体进口和第一目标液体出口分别与回热板换热器两端连通连接,闪蒸罐的第二目标液体出口连通连接有第一负压水泵,所述回热板换热器另两端分别与真空蒸汽负压压缩机和冷凝水储水器连通连接。
优选地,所述真空负压压缩机通过进气口与闪蒸罐连通连接,进气口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十字支撑,两个十字支撑中部固定安装有轴承,且两个十字支撑之间活动安装有轴杆,轴杆两端插设于轴承内,且轴杆表面安装有转子,转子内部集成多级叶轮,转子外部设有永磁体,永磁体外部设有电机线圈。
优选地,所述回热板换通过第一目标液体出口与闪蒸罐连接的管道上安装有第二负压水泵和电加热器。
优选地,所述冷凝水储水器上设有两个排水口,两个排水口分别连通连接有真空泵和第三负压水泵。
优选地,所述真空蒸汽负压压缩机轴承具有耐高温效果,其通过陶瓷镀膜实现,加入纳米级金属添加剂,高温300℃条件下运行72小时,厚度为0.3~1um。
优选地,所述真空蒸汽负压压缩机转子动平衡及扰动气流工况通过10小时实验模拟调整修正,转速为3000~15000转/分,镀镍5um。
根据上述任一所述部件的闪蒸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40~60摄氏度低温气体通过闪蒸罐进入真空蒸汽负压压缩机;
b、控制转子转速在3000~24000转/min,等熵调节能效达55~85%;
c、真空调节箱将压力升至闪蒸罐绝压的2~5倍,气量控制在3000~30000立方/h,使低温气体变成高温闪蒸蒸汽;
d、真空蒸汽负压压缩机将高温闪蒸蒸汽送入回热板换热器,闪蒸罐中的低温目标液体与高温闪蒸蒸汽换热后变成冷凝水进入冷凝储水器,然后通过第三负压水泵和真空泵间歇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聪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聪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068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海洋无人船装置
- 下一篇:计量装置施工验收投运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