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森林康养环境综合监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90166.0 | 申请日: | 2021-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85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孙延军;詹慧玲;李萧芹;许铭宇;李冬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查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27 | 代理人: | 曾令安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森林 环境 综合 监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森林康养环境综合监测方法,涉及环境监测技术领域。本发明森林康养环境综合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tep1:选取目标地块,基于物联网通信技术,首先进行相关森林康养环境监测设备的安装;Step2:利用环境监测设备,对森林康养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并将监测数据上传至控制终端;Step3:控制终端对监测数据进行提取,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同时对数据进行分类;Step4:依据森林康养环境中主要保健因子的动态变化规律。本发明通过利用环境监测设备,结合当前森林绿地现状,构建城市森林康养评价体系,并对关键因子进行连续动态监测,揭示康养环境因子时空变化规律,形成市民康养游憩建议以及对城市森林康养环境的开发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森林康养环境综合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森林康养是新兴起的概念,是以人们的身心健康为出发点,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为主要目标,依托森林的生态环境资源,针对特定环境场所进行康养产品的开发与活动,大气环境是指生物赖以生存的空气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主要指空气的温度、湿度、风速以及空气的化学组成等,此外,森林中植物释放的杀菌素、空气负离子等要素对人的健康也非常重要,森林植被能够影响局部区域小气候,调节气温和湿度,森林中的温度和湿度使人们感到舒适,适宜人们休闲休憩,并且由于植物的遮挡,减少了太阳辐射,减少光照直射,另外,植物还能有效地降低风速,森林中有富氧干净的空气,众多的植物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起到净化空气和增加空气氧含量的作用,植物的枝干和叶子能够吸附空气中的浮尘,减少空气中的杂质,森林的空气中有大量的负离子,空气负离子进入人体后,会对人体产生极大的积极作用,进入森林后,人们会感觉空气清新,神清气爽,空气负离子能够抗氧化延衰老,调整心率、恢复血压,改善心肺功能和调节呼吸系统,起到消除疲劳、振奋精神的作用,森林中由多种不同形态、不同高度的植物围合形成的空间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高大乔木所组成的闭合型小空间给人以私密性与安全感,使人感到内心平静与惬意,稀疏的林地植被则形成开敞的活动空间,能够使人充分感受自然,内心得到释放,同时满足人们的活动与娱乐需求,综上所述,不同空间的组合变化能够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康养体验,在进行森林康养建设中,需要进行环境的同步监测;
目前对于森林康养在环境监测方面操作完成度不足,其未将当前的森林绿地现状作为参考,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并且在动态监测过程中适应性不足,监测环节不够,监测效果不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森林康养环境综合监测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森林康养环境综合监测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森林康养环境综合监测方法,所述森林康养环境综合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tep1:选取目标地块,基于物联网通信技术,首先进行相关森林康养环境监测设备的安装;
Step2:利用环境监测设备,对森林康养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并将监测数据上传至控制终端;
Step3:控制终端对监测数据进行提取,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同时对数据进行分类;
Step4:依据森林康养环境中主要保健因子的动态变化规律,对上述步骤提取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基于游憩评价与游憩利用、康养功能的植被因素分析结果;
Step5:基于上述步骤的分析结果,提出森林康养环境的开发利用方案和康养功能的提升对策;
Step6:完成森林康养环境的综合监测。
优选地,所述Step1中森林康养环境监测设备的安装,包括摄像装置、大气环境监测装置、水质监测装置和声环境监测装置,分别进行目标地块的实景监控、大气监控、水质监控和声环境监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园林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园林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01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