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备气电传输功能的电缆组件及装配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89766.5 | 申请日: | 202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22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丛佩玺;陈德杰;孙云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27/00 | 分类号: | H01R27/00;H01R31/06;H01B7/17;H01B13/22;H01R43/00;H01R43/20 |
代理公司: | 洛阳华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203 | 代理人: | 刘亚莉 |
地址: | 471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备 传输 功能 电缆 组件 装配 工艺 | ||
一种具备气电传输功能的电缆组件,包括电缆、电缆端部的气电接口连接器,电缆内为导线捆扎而成的导线束,导线束外侧包裹有隔离层,隔离层外侧螺旋缠绕有气管,导线束及气管外侧包裹有防护层;电缆两端连接有气电接口连接器,气电接口连接器内插装有与导线连接的电接触件、与气管连接的气针。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1、本发明中电缆组件,实现了气体、电力的同一链路传输,采用同一气电接口,既可以传输气体,又可以满足电信号传输。2、该电缆组件集成度高,占用空间小、重量轻,气电接口减少,连接更可靠。3、该电缆组件满足电缆组件在使用时弯曲、抗拉的使用要求,使用时,无需特殊的维护和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备气电传输功能的电缆组件及装配工艺。
背景技术
在火工品装备或其它需长期贮存的装备中,外界设备与其需实现气体传输、电信号传输等。火工品一般对装备的重量和体积都有严格的要求。一般情况下,气体传输有专门的气路传输链路,电气传输有专门电信号传输链路。气电混合传输电缆组件作为同时传输气体和电信号的载体,实现了一条链路集成化传输气体和电力。其中电缆组件中气体传输管路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设计要点。
电缆组件一般由连接器(插头或插座)、尾部附件、导线、防护层等组成,外形如图1所示。一般的气路传输组件由进气接口、气管、连接单向阀等组成。目前,一般的气路传输均采用单独的气路管道进行传输,电路传输采用单独电缆组件进行传输,两者相互独立,其缺点是集成化程度低,需使用专门的气路传输接口、专门的电气接口,占用较大空间,体积大,增加了重量。
发明内容
为实现气电混合传输小型化、重量轻的要求,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气电传输功能的电缆组件及装配工艺,实现了气电混合一体化传输,该电缆组件采用同一气电接口,既可以传输气体,又可以满足电信号传输。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具备气电传输功能的电缆组件,包括电缆、电缆端部的气电接口连接器,电缆内为导线捆扎而成的导线束,导线束外侧包裹有隔离层,隔离层外侧螺旋缠绕有气管,导线束及气管外侧包裹有防护层;电缆两端连接有气电接口连接器,气电接口连接器内插装有与导线连接的电接触件、与气管连接的气针。
进一步的,所述导线束以及气管延伸出电缆防护层的部分与气电接口连接器内对应的电接触件、气针连接,气电接口连接器尾部通过螺纹与尾部附件连接,尾部附件套设并包裹在导线束以及气管上。
进一步的,所述气管为橡胶管或金属螺旋管。
一种具备气电传输功能的电缆组件的装配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物料,包括气电接口连接器、尾部附件、导线、气管、防护层材料、标识、标识套管;
(2)对气电接口连接器内的各个电接触件进行标识,并对与电接触件1402对应的标识套管进行相应的标识;
(3)将导线、气管裁剪至一定长度,满足电缆组件长度需求;
(4)将与电接触件对应的两个同样的标识套管套在对应的导线上,并将两个标识套管分别移动至导线的两端,按照电缆组件的外形布线捆扎成导线束;
(5)将导线束中的每根导线与对应的电接触件按照两者各自对应的标识进行压接,完成导线与电接触件的连接;
(6)将导线束外增加防护层材料作为隔离层;
(7)导线束通过电接触件与气电接口连接器装配到一起,将尾部附件套设在导线束上,气电接口连接器尾部连接尾部附件,;
(8)将气管通过气电接口连接器上的气针与气电接口连接器装配到一起,气管螺旋缠绕在导线束外的隔离层上并固定;导线束和气管之间以及电缆组件最外层整体增加防护层;
(9)对该电缆组件进行整体检测,确定性能合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897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