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坑底部结构、基坑和基坑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89593.7 | 申请日: | 2021-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62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宋许根;王哲;王志勇;朱孟君;柏威伟;谢书萌;曾超;刘伟;王峰;冯利;翟建国;刘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2 | 分类号: | E02D17/02;E02D17/04;E02D5/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秦曼妮 |
地址: | 430063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坑 底部 结构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坑底部结构、基坑和基坑处理方法,设置在基坑支护结构围成的圈内,包括加固区、未加固区、钢筋混凝土桩和混凝土支撑块,所述未加固区的外侧边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拱形边和第二拱形边,所述第一拱形边和所述第二拱形边由至少两段圆弧沿着基坑长度方向依次连接而成,且所述第一拱形边和所述第二拱形边关于所述未加固区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钢筋混凝土桩沿所述第一拱形边的拱脚与所述第一拱形边的拱脚相对的所述第二拱形边的拱脚的连线依次设置,所述混凝土支撑块设置在相邻的两个钢筋混凝土桩之间,通过所述钢筋混凝土桩和所述混凝土块支撑所述第一拱形边的拱脚与所述第一拱形边的拱脚相对的所述第二拱形边的拱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坑底部结构、基坑和基坑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基坑开挖也越来越多,随着基坑开挖的进行,基坑支护桩逐步产生向基坑内部的变形和水平挤压力,为抵抗这种水平变形和挤压力,保证基坑支护结构安全,提高基坑的稳定性,通常要对基坑底部采用水泥搅拌桩或高压旋喷桩进行加固处理,尤其是在软土地层软土地区,基坑底部加固和地基处理更是必不可少。传统的水泥搅拌桩或高压旋喷桩布置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1)满膛加固布置,即将水泥搅拌桩或高压旋喷桩相互咬合打满基坑底部,形成一个整体,它的特点是加固效果好,但工程量最大,成本高;(2)格栅状加固和抽条加固,格栅状是将水泥搅拌桩或高压旋喷桩相互咬合布置成格栅状,抽条加固是将水泥搅拌桩或高压旋喷桩相互咬合布置成条状,这两种布置形式加固效果一般,且工程量较大;(3)裙边加固,即在基坑底部沿着基坑支护桩周边进行加固处理,这种加固形式成本较低,但加固效果较差。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基坑底部结构、基坑和基坑处理方法,以抵抗基坑支护桩产生的向基坑内部的变形和水平挤压力,从而在保证基坑支护结构安全,提高基坑的稳定性的同时,降低施工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坑底部结构、基坑和基坑处理方法,以解决现有的基坑底部结构不能抵抗基坑支护桩产生的向基坑内部的变形和水平挤压力,从而不能在保证基坑支护结构安全,提高基坑的稳定性的同时,降低施工成本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坑底部结构,设置在所述基坑支护结构围成的圈内,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坑底部且外侧与所述基坑支护结构相邻的加固区,设置在所述基坑底部且由所述加固区的内侧围成的未加固区,以及设置在所述未加固区内的钢筋混凝土桩和混凝土支撑块,其中,所述未加固区的外侧边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拱形边和第二拱形边,所述第一拱形边和所述第二拱形边由至少两段圆弧沿着基坑长度方向依次连接而成,且所述第一拱形边和所述第二拱形边关于所述未加固区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钢筋混凝土桩沿所述第一拱形边的拱脚与所述第一拱形边的拱脚相对的所述第二拱形边的拱脚的连线依次设置,所述混凝土支撑块设置在相邻的两个钢筋混凝土桩之间,通过所述钢筋混凝土桩和所述混凝土块支撑所述第一拱形边的拱脚与所述第一拱形边的拱脚相对的所述第二拱形边的拱脚。
可选的,所述第一拱形边的圆弧的圆心与相对的所述第二拱形边的圆弧的圆心重合。
可选的,所述第一拱形边和所述第二拱形边的两端的圆弧的端部相连。
可选的,所述第一拱形边和所述第二拱形边由多个沿着基坑长度方向排布的圆相交而成,相邻的两个圆在基坑长度方向上重合的长度D为150mm~250mm。
可选的,所述钢筋混凝土桩包括混凝土主体、主筋和箍筋,所述箍筋包围在所述主筋的四周,所述箍筋和所述主筋设置在所述混凝土主体内,所述混凝土主体内部中空。
可选的,所述钢筋混凝土桩的长度进入砂地层深度H1大于等于1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895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