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智能支付和开票的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89089.7 | 申请日: | 2021-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843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林春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物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G1/00 | 分类号: | G07G1/00;G07G1/14;G07G5/00;G06Q20/40;G06K9/00;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尹均利 |
地址: | 100094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智能 支付 开票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智能支付和开票的系统,该系统包括移动智能POS机、PC支付端、刷卡支付模块、扫码支付模块、人脸支付模块、发票生成模块、发票打印模块、数据备份模块、控制模块和无线传输模块,所述人脸支付模块与人脸识别摄像头相连,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支付服务器和涉税服务器相连并通过发票生成模块生成电子发票,移动智能POS机可以直接打印出对应电子发票的二维码,用户的移动端通过二维码自动进行发票的开具并通过发票打印模块进行打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智能支付和开票的系统及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移动支付和电子发票开具无法兼容,以及POS机开票便捷性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支付及自助开票打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智能支付和开票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POS机用于银行卡进行直接刷卡消费,但是现在使用银行的卡人较少,而且直接刷卡安全性差,容易被盗刷,且支付方式单一,且开具发票时需要单独跟商家确认发票信息才能开具发票,操作繁琐,工作效率低下,适用性差。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可以将移动支付和电子发票开具实现兼容的智能支付和开票的系统。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智能支付和开票的系统及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移动支付和电子发票开具无法兼容,以及POS机开票便捷性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公开一种用于智能支付和开票的系统,该系统包括移动智能POS机、PC支付端、刷卡支付模块、扫码支付模块、人脸支付模块、发票生成模块、发票打印模块、数据备份模块、控制模块和无线传输模块,所述移动智能POS机上设置有插卡槽、扫码摄像头、人脸识别摄像头和触摸显示屏,所述刷卡支付模块和与插卡槽相连,所述扫码摄像头与扫码支付模块相连,所述人脸支付模块与人脸识别摄像头相连,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支付服务器和涉税服务器相连并通过发票生成模块生成电子发票,移动智能POS机可以直接打印出对应电子发票的二维码,用户的移动端通过二维码自动进行发票的开具并通过发票打印模块进行打印,所述移动智能POS机设置有与PC支付端进行数据连接传输的数据接口,所述移动智能POS机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与数据中心和数据备份模块相连。
进一步地,移动智能POS机的外壳设置有可充电锂电池。
进一步地,无线传输模块包括5gGPRS模块、CDMA模块和/或WiFi模块。
进一步地,数据备份模块选用云存储器或固态硬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用于智能支付和开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收银员通过PC支付端输入支付金额和开票类目,并在移动智能POS机生成相应的支付信息;
S102:用户通过移动智能POS机进行刷卡支付、扫描二维码支付或人脸识别支付;
S103:PC支付端通过无线传输模块收到支付完成信息后,PC支付端将消费信息通过涉税服务器传输到发票系统进行记录,开票系统生成带参二维码;
S104:开票系统生成带参二维码通过打印票的数据形式发送到PC支付端,PC支付端生成打印信息并发送到移动智能POS机中打印小票;
S105:用户通过个人移动端对打印小票的带参二维码进行扫描,填写发票信息并上传到发票系统进行电子发票的开具;
S106:消费者通过移动端连接发票打印模块进行发票的下载打印;
S107:在电子发票下载完成后,控制模块接收到对应信息并上传到云存储器中进行备份。
进一步地,在步骤S101中,POS机设置有用于识别支付码的扫码摄像头和用于识别人脸支付的人脸识别摄像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物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未经万物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890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