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茶树内生菌Penicillium ehrlichii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87884.2 | 申请日: | 202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85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姜浩;李佳勋;汪雯洁;陈文静;马晨康;张孟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A01N63/36;A01P3/00;C12R1/8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蓝晓玉 |
地址: | 230036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茶树 内生菌 penicillium ehrlichii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株茶树内生菌Penicillium ehrlichii及其应用。本申请是从茶树体内分离一株新型内生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Penicillium ehrlichii,通过生物活性评价表明,对几种植物上常见的病原菌均表现出很好的拮抗抑菌活性。说明该菌株能够用于植物病原菌的生防菌,应用于植物病害的绿色安全防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株茶树内生菌Penicilliumehrlichii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植物内生菌是指能够生活在植物各种器官和组织的细胞间隙、细胞内,并与植物建立了和谐共生关系的微生物类群,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这个和谐共生关系表现为其在部分或全部生命周期中寄生在宿主植物体内,且对植株暂时性地没有致病性。内生菌作为植株体的组成部分之一,对植物的生长、生物量积累、碳汇、生物修复等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内生菌定殖在宿主植物体内,一方面能够促植物生长,另一方面能够增强宿主植物对生物(植物病原菌、害虫等)和非生物胁迫的抗性。植物内生菌在一定的发育阶段和外界环境下,自身产生或促进宿主植物产生一系列次生代谢产物,其中相当一部分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等。植物内生菌的生物防治机制包括拮抗作用(产生酶类、抗生素、细菌素及挥发性物质)和诱导系统抗病性(诱导植物产生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植物病害是农林业生产的主要威胁之一,长期以来,化学防治是针对植物病害的主要手段,但其缺点日益突出,如造成病原菌的耐药性、污染生态环境、威胁人类健康等,因此,生物防治已成为当下可以用来替代化学防治的重要选项之一。此外,分离对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内生菌菌株,是开发利用生防菌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前提和基础。
植物内生菌在生物防治中存在多种生防机制,并且不同内生菌的生防机制也具有差异性。内生菌作为生防菌在防治植物病害作用机制也不相同,主要表现为:分泌抗菌物质、与病原物之间竞争营养物质和生态位、促进植物生长和诱导植物产生抗性系统等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内生菌现已被认为是生物防治的天然资源,因其安全和高活性,被广泛的应用在植物病虫害绿色防治中,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和开发应用价值。
茶树(Camellia sinensis)是一种多年生木本植物,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茶叶是一种天然保健饮品,并被称誉为21世纪的健康饮料。然而持续发生病虫害将严重危害茶叶生产,传统的化学防治对茶叶的品质和健康安全存在隐患,给茶产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以生物农药(微生物、植物源等天然产物)代替化学农药防治茶园病虫害,对茶产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内生菌作为潜在的生物防治资源,具有巨大的潜力。
目前对茶树内生菌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较少。同时利用茶树内生菌资源对茶树病害的预防作用研究报道较少。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株茶树内生菌Penicilliumehrlichii及其应用,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部分问题或至少缓解现有技术中的一部分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株茶树内生菌Penicillium ehrlichii,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1635,于2021年5月31日保藏至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培养物名称:Penicillium ehrlichii Z19。
本发明还提供了如上述的一株茶树内生菌Penicillium ehrlichii在制备防治植物炭疽病的试剂中的应用。
进一步地,所述植物炭疽病包括茶炭疽病、瓜炭疽病、梨炭疽病、苹果炭疽病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如上述的一株茶树内生菌Penicillium ehrlichii在制备防治植物叶斑病的试剂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农业大学,未经安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878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