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耦合信号发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87522.3 | 申请日: | 202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64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许志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耕育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04 | 分类号: | G01R1/04;G01R1/28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福***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耦合 信号 发射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耦合信号发射装置,包括无把手上部钳形装置、带把手下部钳形装置和带把手的主动齿轮装置,无把手上部钳形装置和带把手下部钳形装置均为半圆形结构,带把手的主动齿轮装置固定在无把手上部钳形装置的尾部,无把手上部钳形装置和带把手下部钳形装置的尾部通过定位销及两外壳的定位台面组合在一起。所述的无把手上部钳形装置包括无把手钳形外壳、上半磁芯、励磁线圈一、上部导磁套管、上部行程导轨;所述的带把手下部钳形装置包括带把手钳形外壳、下半磁芯、励磁线圈二、下部导磁套管、下部行程导轨;能够有效的解决磁芯因撞击形变及磁感线外泄而影响测试准确度和实效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耦合信号发射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城市发展架空线已经不能适应电力系统对城市的供电需求,而地下电缆具有其隐蔽性安全性等特点已经在城市供电网中占主导地位。
随着地下电缆数量的增多故障数量也随之增多,往往需要大量的路径查询,电缆识别等工作。
对于带电电缆由于无法直接接触电缆线芯部分,通常使用耦合方式将信号耦合至电缆内部,其整条电缆带有耦合输入的测试信号,从而完成路径查询,电缆识别工作。
耦合发射信号最常使用的是钳形耦合装置。普通的耦合装置主要部分是由两个半圆形磁芯镶嵌在外壳内,两个半圆形磁芯直接接触,形成闭合磁路,能够将励磁线圈产生的测试信号,通过耦合装置形成的闭合回路耦合至电缆中。
由于结构问题,两个半圆形磁芯经过多次的闭合撞击极易产生形变,加上现场出现的灰尘、沾污、磁芯锈迹都会使磁芯闭合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出现信号不稳定现象降低测量的精度和准确率。此外由于磁路闭合不严磁感线外泄对非目标电缆产生影响,不能够精确进行路径查询及电缆识别等工作。信号不稳定及信号外泄会使路径巡查工作量大大增加,严重时会错判、误判。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和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耦合信号发射装置,能够有效的解决磁芯因撞击形变及磁感线外泄而影响测试准确度和实效性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耦合信号发射装置,包括无把手上部钳形装置、带把手下部钳形装置和带把手的主动齿轮装置,无把手上部钳形装置和带把手下部钳形装置均为半圆形结构,带把手的主动齿轮装置固定在无把手上部钳形装置的尾部,无把手上部钳形装置和带把手下部钳形装置的尾部通过定位销及两外壳的定位台面组合在一起。
所述的无把手上部钳形装置包括无把手钳形外壳、上半磁芯、励磁线圈一、上部导磁套管、上部行程导轨;励磁线圈一套在上半磁芯上,上半磁芯和上部行程导轨固定在无把手钳形外壳上,上部行程导轨布置在上半磁芯的上部,与上半磁芯外围形状相配,上部导磁套管套在上半磁芯外部,并且固定在上部行程导轨上,能够随上部行程导轨在无把手钳形外壳内滑动。
所述的带把手下部钳形装置包括带把手钳形外壳、下半磁芯、励磁线圈二、下部导磁套管、下部行程导轨;励磁线圈二套在下半磁芯上,下半磁芯和下部行程导轨固定在带把手钳形外壳上,下部行程导轨布置在下半磁芯的下部,与下半磁芯外围形状相配,下部导磁套管套在下半磁芯外部,并且固定在下部行程导轨上,能够随下部行程导轨在带把手钳形外壳内滑动。
带把手的主动齿轮装置包括主动齿轮和主动齿轮把手。
所述的无把手钳形外壳在上半磁芯两个端部的对应位置设有开口,带把手钳形外壳在下半磁芯两个端部的对应位置也设有开口,当无把手上部钳形装置与带把手下部钳形装置的两个半圆闭合在一起时,上部导磁套管经由开口滑动进入下部的带把手钳形外壳内,下部的导磁套管经由开口滑动进入上部的无把手钳形外壳内;当无把手上部钳形装置与带把手下部钳形装置的两个半圆闭合在一起时,两个磁芯之间有1mm+/-20%的间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耕育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耕育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875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