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字化人机接口界面的设计方法及数字化人机接口界面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86116.5 | 申请日: | 202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99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唐涛;于涛;张莉;郝朋飞;邓云;黄亚平;徐阳;李曦琛;张志强;李昊;遇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21D3/00 | 分类号: | G21D3/00;G21D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邓伯英;苏赛军 |
地址: | 10084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字化 人机 接口 界面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事故处理规程的数字化人机接口界面的设计方法,包括:获取执行事故处理规程所需的各个控制和监视操作,并据此确定人机接口界面应显示的各控制功能模块;确定各控制功能模块进行控制和监视的目标信息清单;将各控制功能模块布置在人机接口界面上,并将与各控制功能模块相应的进行控制和监视的目标信息清单布置在各控制功能模块内部。相应地,还提供一种根据该设计方法得到的人机接口界面。该设计方法及界面可使核电厂运行人员在执行事故处理规程时能够快速、准确全面地获取相关信息,减少人因失误,减轻运行人员负担,提高规程执行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核工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事故处理规程的数字化人机接口界面的设计方法及数字化人机接口界面。
背景技术
钠冷快堆因其在固有安全性以及可增殖核燃料、嬗变长寿命放射性废物等方面的优势,从而成为第四代核能系统国际论坛(GIF)公布的六种第四代先进反应堆中研发进展最快、最接近满足商业核电厂需要的堆型。征兆导向法事故处理规程体系是国际上广泛认可的事故处理策略,该体系以事故分析的概率论方法为基础,使用征兆为操作依据,同时兼顾核电厂关键安全功能的监测,能很好地处理叠加事故、避免人因失误等。因此,对钠冷快堆征兆导向法事故处理规程的相关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在核电厂发生事故时,需要核电厂运行人员按照事故处理规程要求,快速、准确地执行多个控制操作,并监视多个工艺系统的参数信息。但在传统DCS(Distributed ControlSystem,集散控制系统)中均是按照工艺系统流程设计的分系统界面,当发生事故时,需要对多个分系统界面的多个设备或信息进行控制或监视,由于分系统显示信息的综合性不足,导致运行人员需花费较长时间用于寻找相应界面且容易发生人因失误,导致无法满足快速、准确地执行事故处理规程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事故处理规程的数字化人机接口界面的设计方法及数字化人机接口界面,用于使核电厂运行人员在执行事故处理规程时能够快速、准确全面地获取相关信息,减少人因失误,减轻运行人员负担,提高规程执行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事故处理规程的数字化人机接口界面的设计方法,包括:获取执行事故处理规程所需的各个控制和监视操作,并据此确定人机接口界面应显示的各控制功能模块;确定各控制功能模块进行控制和监视的目标信息清单;将各控制功能模块布置在人机接口界面上,并将与各控制功能模块相应的进行控制和监视的目标信息清单布置在各控制功能模块内部。
优选地,所述控制功能模块包括第一类控制功能模块,和/或,第二类控制功能模块,和/或,第三类控制功能模块。所述第一类控制功能模块用于控制和监视事故处理规程中进行快速执行的执行机构。所述第二类控制功能模块用于控制和监视事故处理规程中涉及多个工艺系统的执行机构。所述第三类控制功能模块用于控制和监视事故处理规程中进行规程通用性操作的执行机构。
优选地,所述获取执行事故处理规程所需的各个控制和监视操作,并据此确定人机接口界面应显示的各控制功能模块,具体包括:根据执行事故处理规程过程中的关键的控制和监视操作,筛选出需快速执行的各控制和监视操作、涉及多个工艺系统的各控制和监视操作、具有规程通用性的各控制和监视操作,据此得到第一类控制功能模块、第二类控制功能模块、第三类控制功能模块。
优选地,所述确定各控制功能模块进行控制和监视的目标信息清单,具体包括:针对各控制功能模块分别对应的控制和监视操作,得到各控制功能模块所对应的设备操作信息和参数信息,以形成各控制功能模块进行控制和监视的第一信息清单;对第一信息清单进行筛选和分类,得到各控制功能模块进行控制和监视的目标信息清单。其中,第三类控制功能模块进行控制和监视的目标信息清单包括在同体系的其他规程也出现的且出现频度大于第一阈值、重要程度大于第二阈值的设备操作信息和参数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861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