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面向高速光电互连的直接调制激光器驱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83393.0 | 申请日: | 202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445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石泾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义乌协同创新研究院;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S5/042 | 分类号: | H01S5/0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卫平智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2 | 代理人: | 闫萍 |
地址: | 322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向 高速 光电 互连 直接 调制 激光器 驱动 电路 | ||
本发明属于芯片设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面向高速光电互连的直接调制激光器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匹配电阻、第二匹配电阻、晶体管M1和晶体管M2;当晶体管M1闭合,且晶体管M2断开时,激光器二极管的驱动电流为I1;当晶体管M2闭合,且晶体管M1断开时,激光器二极管的驱动电流为I1+I2,用于:调制。本申请通过激光器二极管两侧的匹配电阻,提供阻抗匹配,抑制高速信号的反射,改善信号质量;通过高速差分输入信号控制一对高速CMOS晶体管的开关,得到不同的驱动电流,从而得到快速变化的光信号,实现对光信号的调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芯片设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面向高速光电互连的直接调制激光器驱动电路,尤其涉及一种基于CMOS工艺的面向高速光电互连的直接调制激光器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与本发明相关的现有技术一的技术方案简述如下:
图1是直流耦合驱动电路结构示意图,驱动电路的输出通过两个电阻分别和激光器二极管LD的阴极和阳极相连,激光器二极管LD的阴极被直接偏置在电源,通过在阳极接入一个电流源来控制直流偏置电流,激光器二极管LD的调制电流则由左侧驱动电路中的晶体管的尾电流决定。直流耦合驱动电路的结构简单,只需要将激光器二极管LD偏置在一个较低的值(大于激光器二极管LD的阈值即可),即可实现其正常工作。
以上所述现有技术一具有以下缺点:
直流耦合驱动电路的问题在于:当需要驱动激光器二极管在一个比较高的速率时,难以实现较高的调制电流;例如:在电源电压为VDD时,对于25Gbit/s的数据率,电流从偏置上升到峰值的最大调制时间为20ps,调制电流Imod为60mA,激光器二极管的等效电阻RD为20欧姆(包括封装电阻),假设波形对称,则激光器二极管的等效电阻RD两端的瞬时的电压变化VL如式(1)所示,
VL=Ldi/dt (1)
其中,L为激光器二极管的电感(包括Bonding线的寄生电感),当L=0.5nH时,激光器二极管的开启电压为1.6V,VL的大小为1.5V,则直流耦合驱动电路输出端的瞬时电压V如式(2)所示,
V=VDD-1.5-1.6-(ImodRD) (2)
因此对于上述速率和调制电流来说,需要用较大的电源电压来实现。此时,直流耦合驱动电路输出级的晶体管需要使用承压能力较高的高压管,但通常高压管的开关速度较慢,无法应用于高速互连的电路中,因此,应用现有技术一的技术方案,可以传输的数据速率上限较低。
与本发明相关的现有技术二的技术方案简述如下:
交流耦合驱动电路结构如图2所示,其与直流耦合驱动电路的区别在于:(1)激光器二极管LD两端的交流电压与等效电阻有关,大小等于调制电流与等效电阻之积;(2)瞬态电压等于等效电阻乘以调制电流的一半。
以上所述现有技术二具有以下缺点:
相对于直流耦合驱动电路,交流耦合驱动电路结构的设计余量更大,不过却引入了额外的电容和电感,对于高速路径来说,可能会导致信号失真,因此对电路匹配的要求更高。此外,交流耦合驱动电路结构中的耦合电容会对系统的抖动有一定的影响,需要将其电容值设置的足够大,以降低上述影响,但这同时又会对交流耦合驱动电路的带宽产生影响,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以上因素,增加了设计的难度。
关键术语定义列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义乌协同创新研究院;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未经义乌协同创新研究院;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833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