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干拌水泥碎石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81201.2 | 申请日: | 2021-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382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张金保;王永亮;谢斐琳;范建闻;李秀兰;赵新瑞;张汁;王晨迪;宗有杰;关博文;熊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海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08 | 分类号: | E02D3/08;E01C3/04;C04B28/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房鑫 |
地址: | 810000 青海省西宁市城***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垃圾 再生 骨料 水泥 碎石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种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干拌水泥碎石桩及其制备方法,由建筑垃圾再生骨料与水泥配制得到的水泥碎石料灌注成桩。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格栅式筛分机对建筑垃圾中的废旧混凝土进行初次筛分;对混凝土块初级破碎,保证破碎后骨料粒径40mm;通过磁选机剔除建筑垃圾中的铁制品;将建筑垃圾从高处下落到斜面,因为物料与斜面的碰撞方式及运动方式不同,所以初速度不同,各组分在空气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不同,水平滑出距离不同,由此将各组分分离;将建筑垃圾运入风选分离台,通过风选设备将轻质杂质分离;经过多次筛分及破碎得到粒径符合要求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本发明不仅利用了建筑垃圾,而且能够很好的实现加固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领域,涉及一种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干拌水泥碎石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交通和建筑等行业不断快速发展的同时,建筑材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城市建设或拆迁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材料,例如废弃的混凝土、砖块瓦砾、渣土块等。这些废弃材料未经任何处理便被运送往城市郊区或乡村,大多以露天堆放或废弃填埋等方式处理,且无人管理。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浪费了大量资源,耗费土地征用费,也增加了额外的垃圾清理建设成本,影响市容,并对周围的土壤和地下水也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在建筑垃圾清运堆放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灰沙等也是空气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近几年来,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公路交通、市政工程等行业对砂石等建筑材料的需求也不断增大,然而大量开采会带来资源的消耗以及环境的污染,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发展与碎石、砂砾等地材短缺的矛盾日益凸显,而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再生材料替代砂石材料是解决地材短缺的一种有效途径。将建筑垃圾等固体废弃物与现有成熟的干拌水泥碎石桩技术相结合,采用干拌水泥碎石桩对已建成的公路路基进行加固能够起到很好的加固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干拌水泥碎石桩及其制备方法,不仅利用了建筑垃圾,而且能够很好的实现加固作用,发挥价值。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有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干拌水泥碎石桩,由建筑垃圾再生骨料与水泥进行配制得到的水泥碎石料灌注成桩;所述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符合下表参数:
所述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粒径40mm。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干拌水泥碎石桩的制备方法,用于加固路基施工,包括以下步骤:
引孔,测量放样确定桩位,按要求钻至路面结构层底部;
成孔,引孔至桩顶高程之后进行深度钻孔,采用冲击方法成孔,至设计要求的孔深;
成桩,先将孔底夯实,再向孔内倒入由建筑垃圾再生骨料与水泥进行配制得到的水泥碎石料,分层夯实,直至成桩至桩顶设计标高;
封孔,采用C25干硬性混凝土回填封孔。
作为本发明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采用冲击方法成孔时的孔位偏差≤2cm,垂直度<1.5%,成孔直径≥15cm;成桩过程中每层填料≤25cm,夯实过程≥10击次数。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干拌水泥碎石桩的制备方法,用于处治软土地基施工,包括以下步骤:
工作面整理,对原地面进行整平处理,进行必要的回填和开挖,以满足施工要求;
放样,首先采用全站仪进行控制放样,每间隔20m~50m设置一个点位,再按照图纸设计要求进行细部放样定位,测顶点地面标高并编号;
钻孔,钻孔过程对出渣土质跟踪检查,与设计地质资料对比,无差异后钻至设计深度;
拌料,由建筑垃圾再生骨料与水泥进行拌合得到的水泥碎石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海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青海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812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