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间聚焦微波的用途及微纳米金属/聚合物点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79957.3 | 申请日: | 2021-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61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叶迎华;程健;李福伟;张泽华;王悦听;沈云;王成爱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K9/95 | 分类号: | F02K9/95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张玲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间 聚焦 微波 用途 纳米 金属 聚合物 点火装置 | ||
本发明属于含能材料点火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间聚焦微波的用途及微纳米金属/聚合物点火装置。包括固态微波源,微波传输系统和水冷机,微波传输系统包括环行隔离器,三销钉调配器,同轴转换器,波同,同轴传输线,微波针头;固态微波源和环行隔离器均通循环水冷却,微波源的输出端接环行隔离器的输入端,环行隔离器的输出端接三销钉调配器的输入端,三销钉调配器的输出端接同轴转换器的输入端,同轴转换器的输出端和同轴传输线一端连接,同轴传输线另一端和微波针头连接,微波针头垂直置于微纳米金属/聚合物的表面。本发明的将微波能量有效耦合到微纳米金属/聚合物上,实现对微纳米金属/聚合物快速可靠点火。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含能材料点火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间聚焦微波的用途及微纳米金属/聚合物点火装置。
背景技术
微波指的是波长在1mm~1m(频率300MHz~300GHz)范围内的电磁波。目前,微波加热在粉末陶瓷烧结,材料合成,结晶性高爆炸单元推进剂材料的起爆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例如1,3,5-三硝基-1,3,5-三嗪烷(RDX),而很少用来激发金属和金属复合材料。
微纳米金属/聚合物通常的点火方式有:热点火,电点火和激光点火,而在复杂的太空环境中存在着很强的电磁干扰,对现有的点火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微波来触发含能材料则的需求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微纳米金属/聚合物的微波点火国内外未见研究报道。
金属相对较高的导电性导致在传统微波炉频率(2.45GHz)下,微波进入的表面深度只有几微米。这意味着大部分的电磁(EM)辐射被材料表面反射,使得很难将微波的能量耦合到金属上。对金属粉末的建模和实验研究表明,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办法是使用与电磁场耦合强烈的金属粉末,并且其颗粒直径与该材料的趋肤深度具有相同的数量级。过大的粒子只会在表面加热,而比趋肤深度小得多的粒子只会吸收一小部分电磁能量。虽然磁性金属粉末通过微波加热到高温烧结已经实现,但这些磁性材料的含能性能较差,能量输出较低,且往往需要较长时间(10~30分钟)才能烧结,较短时间内实现点火几乎不可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间聚焦微波的用途及微纳米金属/聚合物点火装置,利用空间聚焦微波将电磁能量快速耦合到微纳米金属/聚合物上,实现点火。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空间聚焦微波的用途,用于微纳米金属/聚合物点火。
进一步的,所述微纳米金属/聚合物的形貌为颗粒、丝状或薄膜状;微纳米金属/聚合物中的微纳米金属为颗粒状,大小为微纳米级别,聚合物为高分子材料。
一种利用空间聚焦微波的微纳米金属/聚合物点火装置,包括固态微波源,同轴传输线和微波针头;
同轴传输线将固态微波源发出的微波以同轴的方式传输给微波针头,微波针头的材质为微波传输的良导体,微波针头的针尖与微纳米金属/聚合物形成的药剂表面接触,从而将微波能量耦合到微纳米金属/聚合物上,实现对微纳米金属/聚合物快速可靠点火。
进一步的,还包括环行隔离器,三销钉调配器,同轴转换器和波同;
固态微波源的输出端接环行隔离器的输入端,环行隔离器的输出端接三销钉调配器的输入端,三销钉调配器的输出端接波同的输入端,波同的输出端和同轴传输线输入端连接,同轴传输线的输出端通过同轴转换器和微波针头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对固态微波源和环行隔离器进行冷却的冷却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系统为水冷系统,水冷系统的出水口接固态微波源的入水口,固态微波源的出水口接环行隔离器的入水口,环行隔离器的出水口接水冷系统的入水口。
进一步的,固态微波源的频率是1-3GHz,输出方式是以波导形式输出,功率在300-1500W范围内可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799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