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诱虫和喷菌一体化杀虫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76163.1 | 申请日: | 2021-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91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周游;杨腊英;黄俊生;汪军;郭立佳;梁昌聪;刘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M1/04 | 分类号: | A01M1/04;A01M1/20;A01M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吴挺俏 |
地址: | 571101 ***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体化 杀虫 系统 | ||
本发明为一种诱虫和喷菌一体化杀虫系统,包括灯杆、微生物杀虫剂、控制系统和用于放置所述微生物杀虫剂的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设有诱虫系统,所述箱体内部安装有气动系统,所述箱体外侧安装有喷头,所述喷头与所述箱体内部连通,所述诱虫系统和气动系统分别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本装置现场不伤害虫体,在害虫群体之间传播病原真菌,最终让害虫群体性感染,从而达到大规格杀灭成虫群体,提高诱杀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虫系统,特别涉及一种诱虫和喷菌一体化杀虫系统。
背景技术
多数农业害虫成虫具有群聚性和飞行能力,例如鳞翅目夜蛾科和螟蛾科害虫成虫。利用化学或微生物菌剂喷洒时,成虫会受到惊扰从而飞行至别处。而多数农业害虫产卵数量大,例如一只草地贪夜蛾雌蛾成虫产卵可达几百至上千粒,因此防治成虫是最为经济和根本的方式,于是利用害虫趋光性的杀虫灯被广泛应用。
专利文献CN112841152A公开一种风吸式杀虫装置及风吸式太阳能杀虫灯,包括灯体,太阳能发电装置,风吸式杀虫装置,所述风吸式杀虫装置,包括诱虫室,风机室,集虫室,所述风机室设在诱虫室之上,集虫室设在诱虫室之下,集虫室的底部及四周为封闭式结构,其顶部通过套有集虫袋的斗状收虫口与诱虫室相通,风机室的顶部及四周为封闭结构,其底部与诱虫室串通,集虫室与风机室之间设有抽风管。本发明对大蛾子和甲壳虫的捕获率提高到了90%以上;避免了雨水和雾气直接对系统造成浸蚀,使故障率降为零;显著降低了诱虫光源的工作温度,使光源的色温漂移大大减少,提高了光源使用寿命,延长了整机有效使用时长,减少了维修维护次数,降低了使用成本。
专利文献CN112616796A公开一种风吸杀虫灯,包括杀虫灯本体,杀虫灯本体设有吸虫风扇、诱虫光源,杀虫灯本体设有挡虫板,杀虫灯本体设有集虫罐,杀虫灯本体设有阻挡装置,阻挡装置包括阀板、转动电机,杀虫灯本体设有掉落通道,杀虫灯本体设有控制器,阻挡装置还包括杀虫电网、防逃逸罩,集虫罐底部设有倒虫口、活动板,活动板由设置在集虫罐上的驱动器驱动对倒虫口进行开闭,集虫罐固设有振动器。通过设置挡虫板,使飞蛾之类的大型飞虫更易被风扇吸入集虫罐,使本杀虫灯的吸虫效果较佳;通过设置阻挡装置,防止吸入本杀虫灯内的飞虫逃逸;通过设置活动板,便于人员对集虫罐内的飞虫进行清理。
目前市场上的杀虫灯主要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引诱能飞行的害虫,然后采用电击或者水淹的方法杀灭。但是杀虫灯只能杀灭引诱至灯前的害虫而不是群体,同时杀虫灯具有灯下黑现象,即被杀虫灯引诱过来的害虫有时候会集聚在杀虫灯底下灯光照不到的地方,导致不能被杀虫灯诱杀进而逃逸。
发明内容
鉴以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诱虫和喷菌一体化杀虫系统,现场不伤害虫体,但是向被引诱过来的害虫喷洒微生物杀虫剂,使害虫群体之间传播病原真菌,最终让害虫群体性感染,从而达到大规格杀灭成虫群体,提高诱杀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诱虫和喷菌一体化杀虫系统,包括灯杆、微生物杀虫剂、控制系统和用于放置所述微生物杀虫剂的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设有诱虫系统,所述箱体内部安装有气动系统,所述箱体外侧安装有喷头,所述喷头与所述箱体内部连通,所述诱虫系统和气动系统分别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中部设有聚料斗,所述聚料斗将所述箱体分隔为上部的容纳腔和下部的喷药腔,所述聚料斗底部设有出料管,所述容纳腔通过所述出料管与所述喷药腔连通,所述气动系统安装在所述喷药腔内,所述喷头与所述喷药腔的内部连通,所述出料管处安装有开关阀组件。
优选的,所述开关阀组件包括电动推杆和对出料管进行遮挡的遮挡板,所述电动推杆安装在所述喷药仓的内壁,所述遮挡板的一端与所述电动推杆的伸缩杆连接。
优选的,所述气动系统为风机。
优选的,所述诱虫系统包括灯罩和灯源,所述灯罩安装在所述箱体顶部,所述灯源安装在所述灯罩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未经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761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