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牙科咬合重建修复中转移咬合关系和形态设计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675801.8 | 申请日: | 2021-06-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842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 发明(设计)人: | 牛力;牛东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联袂义齿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T17/00 | 分类号: | G06T17/00;G06F30/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11399 | 代理人: | 赵银萍 |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大兴区中关村科***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牙科 咬合 重建 修复 转移 关系 形态 设计 方法 | ||
1.一种牙科咬合重建修复中转移咬合关系和形态设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可塑性牙合垫获取患者上下颌的咬合关系,根据所述咬合关系调整牙合架上的牙齿模型,得到初始牙齿模型;
通过牙科用模型扫描仪获取初始牙齿模型中的咬合关系,并根据所述初始牙齿模型中的咬合关系生成初始咬合模型;
通过3D建模软件对所述初始咬合模型进行美学设计,得到美学诊断蜡型;
对所述初始牙齿模型进行牙体预备,得到预备咬合模型,对所述预备咬合模型和所述初始咬合模型进行模型拟合,得到最终咬合模型;
通过所述3D建模软件和所述美学诊断蜡型对所述最终咬合模型进行模型调整,得到牙体修复体模型;
通过牙科用3D打印机对所述牙体修复体模型进行3D模型打印,得到临时修复体;
其中,所述初始咬合模型包括上颌初始咬合模型和下颌初始咬合模型;
所述初始牙齿模型包括上颌牙齿咬合模型和下颌初始牙齿模型;
所述预备咬合模型包括第一预备咬合模型和第二预备咬合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牙科咬合重建修复中转移咬合关系和形态设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颌初始咬合模型包括上颌正常模型、上颌前突模型、上颌后缩模型、上颌牙齿数目异常模型、上颌牙齿形态异常模型、上颌牙齿与牙龈位置异常模型;
所述下颌初始咬合模型包括下颌正常模型、下颌前突模型、下颌后缩模型、下颌牙齿数目异常模型、下颌牙齿形态异常模型、下颌牙齿与牙龈位置异常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牙科咬合重建修复中转移咬合关系和形态设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3D建模软件对所述初始咬合模型进行美学设计,得到美学诊断蜡型,包括:
根据所述3D建模软件,基于预设美学设计模型,对所述初始咬合模型进行美学设计,得到美学诊断蜡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牙科咬合重建修复中转移咬合关系和形态设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初始牙齿模型进行牙体预备,得到预备咬合模型包括:
对所述初始牙齿模型进行第一次牙体预备,得到所述第一预备咬合模型,其中,所述第一预备咬合模型包括已进行牙体预备过的上颌初始牙齿模型和未进行牙体预备的下颌初始牙齿模型;
对所述第一预备咬合模型进行第二次牙体预备,得到所述第二预备咬合模型,其中,所述第二预备咬合模型包括已进行牙体预备过的上颌初始牙齿模型和已进行牙体预备过的下颌初始牙齿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牙科咬合重建修复中转移咬合关系和形态设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预备咬合模型和所述初始咬合模型进行模型拟合,得到最终咬合模型,包括:
对所述第一预备咬合模型与所述第二预备咬合模型进行模型拟合,得到第三预备咬合模型;
对所述第三预备咬合模型与所述初始咬合模型进行模型拟合,得到最终咬合模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牙科咬合重建修复中转移咬合关系和形态设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3D建模软件和所述美学诊断蜡型对所述最终咬合模型进行模型调整,得到牙体修复体模型,包括:
通过所述3D建模软件,基于所述美学诊断蜡型的咬合关系和形态对所述最终咬合模型进行模型调整,得到牙体修复体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联袂义齿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联袂义齿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7580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