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体式三角胶贴合成型鼓及其成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75400.2 | 申请日: | 2021-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35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周升平;陈忆琳;李宏;张俊;刘小军;覃兆远;郑有珠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橡胶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D30/48 | 分类号: | B29D30/48;B29D30/5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慧创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721 | 代理人: | 由元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式 三角 贴合 成型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体式三角胶贴合成型鼓及其成型方法,可实现三角胶全自动贴合成型,在保证制品具有较高的均匀性、紧致性的前提下,可将钢圈放置于鼓上进行一体式成型,并且可满足多规格适应性,大大降低设备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法是提供一种一体式三角胶贴合成型鼓,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盘、主轴部,翻立机构部、预撑机构部和直杆驱动部,所述基盘设于主轴部头部,所述翻立机构部环绕于主轴部头部且与所述基盘连接,所述翻立机构部用于三角胶的翻立成型,所述预撑机构部位于所述翻立机构部和主轴部之间,所述预撑机构部用于调节所述翻立机构部的外径,所述翻立机构部和所述预撑机构部由所述直杆驱动部驱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三角胶胎圈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式三角胶贴合成型鼓及其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三角胶胎圈成型设备主要有三角胶伞贴机、三角胶卧式缠绕成型机、三角胶立式贴合鼓成型机等。伞贴机主要由人工操作生产,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制品质量不稳定。三角胶卧式缠绕成型机及三角胶立式贴合鼓成型机自动化程度更高。
CN102363366B公开了一种卧式三角胶贴合装置,包括机架、水平设置于机架上的缠绕装置和两个加热切刀装置,在缠绕装置上还设置有大小压轮装置。该装置实现了三角胶的全自动贴合操作,但其整圈的均匀性较差,三角胶与钢圈的贴合紧致性不高,特别是头尾对接区域有明显脱离现象。
CN106273594A公开了一种立式三角胶自动贴合机贴合鼓,包括主轴、鼓片翻转机构、第一气缸、钢圈夹持机构、第二气缸以及滑块座,钢圈夹持机构上有用于定位的气囊结构。该形式贴合鼓生产的三角胶胎圈均匀性、紧致性相对于卧式贴合装置有明显提高,但其通用性较差,每种规格的贴合鼓只能用于同一名义尺寸的钢圈,成本高。
CN106182849A公开了一种立式三角胶自动贴合机贴合鼓,包括一根前后延伸的主轴、气缸、后支撑盘、间隔设于气缸前侧的前支撑盘、设于主轴前侧的调节丝杆、环绕主轴外圈依次设置的数个鼓片翻转机构、套环和与套环固定连接的导向键。该贴合鼓可通过调节丝杆实现鼓径调节从而使用与不同直径的钢圈。该形式的贴合鼓具有可调鼓径的特点,规格通用性大,但其需要与贴合靠盘对接才能实现三角胶成型,增加设备成本,而其取消了胶囊鼓的钢圈夹持结构,均匀性及紧致性低于胶囊式贴合鼓。
因此,有针对性的对三角胶胎圈生产领域提供一种一体式三角胶贴合成型鼓,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体式三角胶贴合成型鼓及其成型方法,可实现三角胶全自动贴合成型,在保证制品具有较高的均匀性、紧致性的前提下,可将钢圈放置于鼓上进行一体式成型,并且可满足多规格适应性,大大降低设备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法是提供一种一体式三角胶贴合成型鼓,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盘、主轴部,翻立机构部、预撑机构部和直杆驱动部,所述基盘设于主轴部头部,所述翻立机构部环绕于主轴部头部且与所述基盘连接,所述翻立机构部用于三角胶的翻立成型,所述预撑机构部位于所述翻立机构部和主轴部之间,所述预撑机构部用于调节所述翻立机构部的外径,所述翻立机构部和所述预撑机构部由所述直杆驱动部驱动。
进一步地,所述主轴部包括主轴、芯轴和中间轴,所述芯轴和中间轴位于所述主轴内部,所述中间轴套设于所述芯轴头部,所述主轴的身部设有滑动槽。
进一步地,所述直杆驱动部包括第一驱动机和第二驱动机,所述第一驱动机设于所述主轴外部,所述第一驱动机设于第一气缸座上,所述第一气缸座穿过滑动槽与所述芯轴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设于第二气缸座上,所述第二气缸座穿过滑动槽与所述中间轴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与所述预撑机构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用于驱动所述预撑机构部,所述第二驱动机与所述翻立机构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用于驱动所述翻立机构部;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机和第二驱动机为气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橡胶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桂林橡胶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754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渗透界面加固剂
- 下一篇:一种多级孔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绿色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