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动噪声消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75383.2 | 申请日: | 2021-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78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31 |
发明(设计)人: | 赵荣建;何光强;方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润楠医疗电子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科广力(南京)医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39/00 | 分类号: | F04B3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盟科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79 | 代理人: | 孙丽君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动 噪声 消除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动噪声消除装置,包括微型气泵,微型气泵的顶部设置有排气口,排气口的一侧设置有抽气口,排气口的顶端设置有与之相配合的气动消音环;其中,气动消音环包括安装于排气口顶端外侧且与之相配合的三通接口,三通接口的顶部两端之间套设有与之相配合的硅胶软管,硅胶软管的外侧开设有若干微缝隙。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在硅胶软管上开设有若干微缝隙,从而可以利用声阻与孔径的平方成反比的原理来提高微缝隙的声阻,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微缝隙的吸声效果,此外,本发明中微型气泵排出的气体通过三通接口在气动消音环内相向流动,并在汇聚点处发生碰撞,从而产生能量损失,从而可以有效降低启动发声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气动噪声消除装置。
背景技术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是重要的呼吸指标之一,不仅可以反映通气功能,还可以反映循环和肺血流情况。根据气体样本分析方法的不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可分为主流式和旁流式。其中,旁流式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的方式需要使用微型气体采样泵对人体呼出气体进行采样,将所采样气体抽入传感器气室进行浓度分析。
然而,传统的微型气体采样泵在采样过程中,在气泵的排气口会产生较大的气动噪音,从而容易对用户的情绪甚至健康状况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为了有效消除该噪音,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环装消音结构,可有效消除所产生的气动噪声。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气动噪声消除装置,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此,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气动噪声消除装置,包括微型气泵,微型气泵的顶部设置有排气口,排气口的一侧设置有抽气口,排气口的顶端设置有与之相配合的气动消音环;其中,气动消音环包括安装于排气口顶端外侧且与之相配合的三通接口,三通接口的顶部两端之间套设有与之相配合的硅胶软管,硅胶软管的外侧开设有若干微缝隙。
作为优选地,为了更好的实现三通接口与硅胶软管之间的连接,三通接口采用聚氯乙烯材料制成,为了便于实现气体在三通接口内的流动,三通接口为正三通接口。
作为优选地,为了可以更好地构成气动消音环,硅胶软管为椭圆形结构。
作为优选地,为了使得微型气泵排出的气体可以从三通接口的两端分别向硅胶软管内流动,硅胶软管内侧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汇聚点。
作为优选地,为了提高微缝隙的吸声效果,微缝隙的直径小于硅胶软管的内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利用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损失取决于吸声结构声阻大小的特性,本发明通过在硅胶软管上开设有若干微缝隙,从而可以利用声阻与孔径的平方成反比的原理来提高微缝隙的声阻,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微缝隙的吸声效果。
2)、本发明中微型气泵排出的气体通过三通接口在气动消音环内相向流动,并在汇聚点处发生碰撞,从而产生能量损失,从而可以有效降低启动发声能力。
3)、相比于传统的微穿孔板消声器在实际使用时,由于制作工艺,成本等原因,使得小孔的尺寸有时难以达到足够小影响吸声效果的方式,本发明利用硅胶软管自身的弹性膨胀特性,所形成的微缝隙在管内外压相同的情况下几乎处于闭合状态,当管内压高于管外时,微缝隙在压力作用下形成微小孔隙,使得内部气体排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气动噪声消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润楠医疗电子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科广力(南京)医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润楠医疗电子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科广力(南京)医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753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