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短纤维生产用助剂磷酸酯钾盐的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75180.3 | 申请日: | 2021-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25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郑志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合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F9/11 | 分类号: | C07F9/11;B01J19/00;B01J19/18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9 | 代理人: | 庄伟彬 |
地址: | 362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短纤维 生产 助剂 磷酸酯 钾盐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领域磷酸酯钾盐的生产领域,提供一种短纤维生产用助剂磷酸酯钾盐的生产方法,解决采用现有技术的制备方法制得的磷酸酯钾盐纯度不高、抗静电性不佳及抱合性不适宜的缺陷。包括以下制备方法:(1)碱水的制备;(2)磷酸酯的制备;(3)将步骤(1)h和步骤(2)制得的物料分别过滤后送入综合釜,开启综合釜罐内搅拌机,搅拌均匀,在53-55℃下恒温反应5-5.5h,接着进行pH值的调整,最后降温至33-35℃后灌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磷酸酯钾盐的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短纤维生产用助剂磷酸酯钾盐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磷酸酯钾盐是短纤维油剂中的主要组分,用它配置的油剂能使短纤维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平滑性、适宜的抱合性(即集束性),工业上常用五氧化二磷与高级脂肪醇反应升成磷酸酯,再与KOH水溶液中和成盐,反应生成物中处理磷酸酯钾盐外,还含有未反应的原料醇和少量的聚酯等杂质,由于脂肪醇与五氧化二磷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反应温度如果控制不好则容易使脂肪醇炭化,最终获得的磷酸酯纯度不高,色泽不佳,而磷酸酯的性能对最终产物磷酸酯钾盐的性能具有直接性的影响。
由于制备原料及制备工艺参数等因为的不同,可以获得含比例不同的单双酯磷酸酯钾盐,双酯磷酸酯钾盐具有较好的平滑性和亲油性能,但其抗静电性较差,而单酯具有较好的亲水性、抗静电性和发泡性能,因而单酯含量越高抗静电性越好。
中国专利申请号200910307707.6公开了一种制备高稳定烷基磷酸酯钾盐乳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氢氧化钾溶液在250-300rpm速度下搅拌30-60min,将烷基磷酸酯超声震荡3-10min;(2)将适量烷基磷酸酯滴加入搅拌中的氢氧化钾溶液中,在65-70℃下反应30min;(3)用氢氧化钾溶液调解pH值=10±1,冷却至室温,该发明声称制得的烷基磷酸酯钾盐具有高稳定性,但所公开的方法过于简单,实际上很难实现其所描述的技术效果。
发明内容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短纤维生产用助剂磷酸酯钾盐的生产方法,解决采用现有技术的制备方法制得的磷酸酯钾盐纯度不高、抗静电性不佳及抱合性不适宜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短纤维生产用助剂磷酸酯钾盐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方法:
(1)碱水的制备:往碱釜反应罐中加软水,投入氢氧化钾,打开碱釜罐内搅拌机,搅拌40-50min,接着开启碱水泵循环处理20-25min,取样调整碱水的pH至6.25-6.30;
(2)磷酸酯的制备:在磷釜中加入脂肪醇,通过蒸汽加温的方式升温至42-45℃,再开启磷釜罐内的搅拌机,搅拌处理30-40min,接着升温至60-65℃,加入同等温度的蒸馏水,在持续搅拌的状态下缓慢投入五氧化二磷粉末,升温至88-89℃,恒温3-4h,接着降温至74-85℃,加入双氧水,持续搅拌,降温至68-70℃后停止搅拌;所述蒸馏水的用量为五氧化二磷粉末重的3-5%;
(3)将步骤(1)h和步骤(2)制得的物料分别过滤后送入综合釜,开启综合釜罐内搅拌机,搅拌均匀,在53-55℃下恒温反应5-5.5h,接着进行pH值的调整,最后降温至33-35℃后灌装。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软水与氢氧化钾的用量比以重量份计=2300×103-2350×103:320-330。
进一步的改进是:磷釜罐内的搅拌机频率为59HZ,综合釜罐内搅拌机频率为44HZ。
进一步的改进是:脂肪醇与五氧化二磷粉末及双氧水的用量比以重量份计=1000-1100:500-600:2.5-5。
进一步的改进是:步骤(1)与步骤(2)制得的物料按2200-2300:1300-1350的重量比送入综合釜。
进一步的改进是:pH值的调整采用碱水进行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合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合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751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