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模式语音通信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675082.X | 申请日: | 2021-06-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732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 发明(设计)人: | 廖昀;杨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亿联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4/16 | 分类号: | H04W4/16;H04W76/16;H04W88/06;H04W88/10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郭浩辉;颜希文 |
| 地址: | 361009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模 语音 通信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模式语音通信系统,包括处理器以及分别与处理器相连接的第一通信连接模块、第二通信连接模块和无线收发模块;第一通信连接模块用于实现双模式语音通信系统与IP基站的通信连接,第二通信连接模块用于实现双模式语音通信系统与外接通讯设备的通信连接,无线收发模块用于实现双模式语音通信系统与无线终端设备的通信连接;处理器用于对IP基站、外接通讯设备和无线终端设备传输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本发明提供的双模式语音通信系统既可以实现与多种办公外设连接,作为中继工作站进行语音流传输,同时也可以分配IP账号用于IP通信,从而有效提高了通信系统的使用便捷度,并有效简化了系统部署的复杂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模式语音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对于无线语音通讯方案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高度集成的工作站,可注册无线设备(如耳麦,手柄),需要配合办公室的其他通讯设备使用,如个人PC、手机或话机。另一种是直接将无线设备(如耳麦,手柄)注册于IP网络的基站,如WIFI手柄,DECT手柄、DECT耳麦与基站的配合。
现有技术中,无线语音通讯方案只能有一种模式,要么作为外设需要依赖于通讯设备,只传输来自通讯设备的语音流,无法实现IP账号的注册和通信;要么将无线设备(耳麦/手柄)注册在部署的IP基站上,来实现语音流的传输,无法实现连接个人通讯设备。因此现有技术的方案存在功能模式单一、使用不方便、部署复杂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双模式语音通信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从而有效提高通信系统的使用便捷度,同时简化部署的复杂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模式语音通信系统,包括处理器以及分别与所述处理器相连接的第一通信连接模块、第二通信连接模块和无线收发模块;
所述第一通信连接模块用于实现所述双模式语音通信系统与IP基站的通信连接,所述第二通信连接模块用于实现所述双模式语音通信系统与外接通讯设备的通信连接,所述无线收发模块用于实现所述双模式语音通信系统与无线终端设备的通信连接;
所述处理器用于对所述IP基站、所述外接通讯设备和所述无线终端设备传输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预设的免打扰服务模式下对所有来电进行拒接,并将所拒接的来电信息添加至通话记录中。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预设的呼叫转移指令将来电转移至指定账号。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预设的全部呼叫转移指令,将所有来电转移至指定账号;以及用于,根据预设的占线转移指令,将本机账号处于占线状态时接收到的来电转移至指定账号;以及用于,根据预设的未接转移指令,将预设时间内未被接起的来电转移至指定账号。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预设的呼叫转接指令,将当前来电转接至指定话机。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本机处于通话状态时对下一路来电进行呼叫等待提示,并根据用户的选择指令对所述下一路来电进行接起或挂起。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通信连接模块包括DECT通信单元、WIFI通信单元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通信连接模块包括USB连接单元、蓝牙通信单元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无线收发模块包括DECT通信单元、蓝牙通信单元、WIFI通信单元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接通讯设备包括个人电脑、手机、桌面SIP话机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无线终端设备包括耳麦、手柄中的一种或多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亿联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亿联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7508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