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间隙避雷器的空气间隙测量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74470.6 | 申请日: | 2021-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80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谢锡汉;郭付;李玲;谢卓均;谢如琨;陈宇辉;观贵安;陈海登;陶祥海;游捷;黄庆淡;曾泽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湛江供电局 |
主分类号: | G01B5/14 | 分类号: | G01B5/14;H01T4/02;H01T4/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刘思言 |
地址: | 5106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间隙 避雷器 空气 测量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间隙避雷器的空气间隙测量方法,应用于一种间隙避雷器,该间隙避雷器包括:避雷器主体、连接杆、测量棒与测量端;避雷器主体上设置有刻度;导线与所述避雷器主体最接近的位置为导线间隙点;测量棒包括固定的第一端点与可移动的第二端点;该测量方法包括:保持第一端点、测量端与避雷器主体的第二端处于同一直线的情况下,调整第二端点使第二端点、测量端与导线间隙点处于同一直线;保持测量棒与测量端的距离不变,并保持第一端点与第二端点之间距离不变,调整第二端点使得第二端点、测量端与避雷器主体的第二端处于同一直线,并调整测量棒与避雷器主体平行,获取避雷器主体上与第一端点以及测试端处于同一直线的刻度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避雷器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间隙避雷器的空气间隙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输电线路在遭受雷击时,雷电会对输电线路造成电压冲击,严重时会引起输电线路短路故障进而导致电力系统的供电中断。因此如何对输电线路进行防雷保护是技术人员关注的问题。
使用避雷器避雷是一种有效的防雷保护方式。而现有的避雷器主要分为间隙避雷器与无间隙避雷器两大类,其中,间隙避雷器安装在输电线路的杆塔上时,避雷器放电端与架空导线间需要有一定距离的空气间隙。空气间隙在正常运行时该空隙间隙呈绝缘状态,可以承受工频电压不被击穿,并且在遇到雷电过电压时,击穿空气间隙放电,也即间隙避雷器的耐压水平配合取决于空隙间隙的净空距离长度。而由于每段导线的弧垂不同,使得避雷器安装于不同的导线上需要对间隙距离进行测量后才能安装;现有的测量方式是在避雷器放电端悬挂标尺直接测量,或者在地面使用经纬仪测量,前者存在测量过程触碰导线触电的风险,后者操作较为繁琐。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间隙避雷器的空气间隙测量方法,用于解决现有的间隙避雷器的间隙距离方式无法兼顾避免触电风险且使测量过程简便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间隙避雷器的空气间隙测量方法,应用于一种间隙避雷器,该间隙避雷器包括:避雷器主体、连接杆、测量棒与测量端;
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连接于安装有导线的电杆上,第二端可拆卸连接所述避雷器主体的第一端;
所述避雷器主体的第二端与导线间隔设置;
导线与所述避雷器主体最接近的位置为导线间隙点;
所述避雷器主体上设置有由第二端开始设置的刻度;
所述测量棒包括固定的第一端点与可移动的第二端点;
该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调整测量棒,使得第一端点、测量端与避雷器主体的第二端处于同一直线;
在保持所述第一端点、测量端与避雷器主体的第二端处于同一直线且相互间隔距离不变的情况下,调整所述第二端点使得所述第二端点、测量端与导线间隙点处于同一直线,此时所述第一端点与所述第二端点的距离为间隙比距;
在保持所述测量棒与所述测量端的距离以及避雷器主体的第二端与测量端的距离均不变,并保持所述第一端点与所述第二端点之间距离为所述间隙比距的情况下,调整所述第二端点使得所述第二端点、测量端与避雷器主体的第二端处于同一直线,并调整所述测量棒与所述避雷器主体平行;
获取所述避雷器主体上与所述第一端点以及测试端处于同一直线的刻度点。
进一步地,所述避雷器主体上的刻度等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避雷器主体与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与所述避雷器主体通过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电杆。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可滑动连接所述电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湛江供电局,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湛江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744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