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组合式防松动紧固件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73905.5 | 申请日: | 2021-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44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蒋建伟;蒋易岑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建伟;蒋易岑 |
主分类号: | F16B39/10 | 分类号: | F16B39/10;F16B39/24;F16B39/32 |
代理公司: | 衡阳雁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31 | 代理人: | 陈纪文 |
地址: | 421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松动 紧固 | ||
组合式防松动紧固件,涉及紧固件技术领域,其包括螺栓、螺母和防松垫圈,所述防松垫圈的上端面同轴固定连接有棘轮且棘轮的外径小于防松垫圈的外径,所述防松垫圈的下端面沿环形排列有放射状的楔形齿,所述楔形齿侧端面的朝向方向与螺母旋松的方向一致,所述螺母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母盖,所述母盖可罩住棘轮且母盖的底端可压在防松垫圈的上端面上,所述母盖的侧壁上设有多个用于配合棘轮的棘爪,所述螺栓杆部的一端可依次穿过工件、防松垫圈、棘轮、母盖和螺母以紧固连接工件。本发明用于固定物件时可有效防止松动,并且便于装配,加工难度也相对较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紧固件技术领域,尤其指一种组合式防松动紧固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紧固件使用的都是传统的螺栓、螺母及垫圈等结构,其紧固原理是由螺栓穿插在连接件中,配以螺母拧紧固定而构成,或加以弹簧、垫圈等配件以防止螺栓与螺母松脱,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一般情况下紧固效果良好等优点,但长期使用容易发生松脱现象,从而存在安全隐患。在一些特殊的使用环境中,例如震动环境中、强力运动环境中、高装配要求的设备以及其他特殊环境中的使用,螺栓螺纹连接后的自锁能力不足以维持紧固件的稳定。
中国专利CN101173693提供了一种防松垫圈和防松紧固组件,其通过用螺栓将防松垫圈压紧在物体上,使防松垫圈的两面分别与物体、螺栓头底部的楔形齿形成配合以增大摩擦阻力,但该防松垫圈的结构较复杂,批量生产的难度较大,而且直接在螺栓头的底面加工楔形齿的难度也较大,由于紧固件对精度要求较高,因此对相应生产设备的要求也相应较高,这不得不耗费较大的成本;除此之外,在安装过程中,螺栓头底部的楔形齿在抵靠到防松垫圈上的防松件后实际上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螺栓旋动困难,从而增大了装配难度;更甚至,该结构没有考虑对紧固组件的拆卸,在一些需要拆卸连接的场合,由于其防松件与止退件已形成配合,最终导致难以拆卸,带来较大的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防松动紧固件,用于固定物件时可有效防止松动,并且便于装配,加工难度也相对较低。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式防松动紧固件,包括螺栓、螺母和棘轮,所述棘轮的下端面沿环形排列有放射状的楔形齿,所述楔形齿侧端面的朝向方向与螺母旋松的方向一致,所述螺母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母盖,所述母盖可罩住棘轮且母盖的内顶端可压在棘轮的上端面上,所述母盖的侧壁上设有多个用于配合棘轮的棘爪,所述螺栓杆部的一端可依次穿过工件、棘轮、母盖和螺母以紧固连接工件。
其中,所述棘爪的一端为勾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母盖侧壁的底端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一侧壁面的下部往缺口中部延伸并弯折,从而形成具有一定弹性的棘爪。
更优选地,所述棘爪的数量为至少6个,所述螺母为六角螺母,6个棘爪分别对应六角螺母的各个侧面均匀间隔设置在母盖的侧壁面上。
更优选地,所述棘轮的上端面和/或所述母盖的内顶端面为粗糙面。
更优选地,所述母盖的上端面还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的数量为至少6个。
更优选地,所述母盖与螺母焊接连接。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将螺栓杆部依次穿过工件、棘轮、母盖和螺母后,通过旋紧螺母,可使母盖将棘轮压紧在工件上并贴着工件表面滑动一定角度,进而使得工件表面形成与楔形齿相匹配的压纹,楔形齿与压纹之间的配合则可限制棘轮回旋,而旋紧后的螺母上的棘爪又能与棘轮侧面的轮齿形成配合,以限制螺母回转松动,从而起到双重锁紧的效果,有效实现了防松动的目的。
由于该组合式防松动紧固件中的各零件均可单独加工生产,然后再将螺母与母盖固定,并在棘轮的端面直接加工楔形齿,因此加工难度相对不大,可适用于批量生产;其次,装配过程中,零件相互之间并不会造成妨碍或干涉现象,因此装配过程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建伟;蒋易岑,未经蒋建伟;蒋易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739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