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缆敷设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72867.1 | 申请日: | 2021-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416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6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林;廖志鹏;林金荧;曾龙兴;李文杰;赵敏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威恒输变电工程有限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 |
主分类号: | H02G1/08 | 分类号: | H02G1/08;H02G3/06;H02G9/06;H02G9/10;G02B6/5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顾思妍 |
地址: | 528200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缆 敷设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缆敷设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种电缆敷设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设置用于敷设电缆的管道;第二步,开设电缆顶进井和电缆接收井,在井下采用管道顶进装置从电缆顶进井向电缆接收井进行管道的顶进作业,以铺设管道,第三步,将同一回路的A、B、C三根电缆敷设至同一管道内,实现电缆的敷设;所述管道由若干节管节插接组成或焊接组成。本发明电缆敷设施工方法以非开挖地面的方式则可铺设电缆的管道,从而实现电缆的敷设,大大减少了开挖量。另外,该方法可极大地缩短了工期,并保证敷设后电缆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缆敷设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电力建设的高速发展和城市美化要求的不断深入,电缆的应用场合逐渐增多。电缆的用途很多,主要用于控制连接设备、输送电力等多种作用,是生产生活中常见而不可缺少的一种电力输送材料。其中,110kV及以上单芯电缆一般采用沟井和管道敷设,越接近市区,电缆敷设的占比越大。目前用于电缆敷设的方法存在以下缺陷:
1、敷设电缆需直接挖路面埋管或做电缆沟,对城市开肠破肚,社会负面影响很大。
2、城市地下管网复杂,开挖很难完全避开现有重要管线(燃气、电力、军用光缆等),开挖造成其它地下管线受损的风险很大;开挖路面影响交通,经常会造成交通拥堵,工程经常被交通管理部门叫停,工程实施难度很大。
3、目前110kV及以上的电缆埋管全部采用的是非磁性的塑料管道,塑料的导热性差,相当于给电缆穿了一件保暖的衣服,热量的积聚导致管道敷设的电缆载流量降低,成为电缆输送电能的瓶颈。
4、110kV及以上的电缆在穿管后大都采用平行的方式进行敷设,由于每根管道只穿一根电缆,三根电缆相互的间距较大,不能很好的进行电磁感应抵消,一方面导致电缆护层感应耗能增加,耗能发热整体增加了电缆的温度,进一步降低了电缆线芯的载流量;另一方面,电磁可能对临近通信线路产生干扰。
5、塑料管道强度差,很容易被外力破坏,不能很好的保护电缆,严重时会危及电力输送的稳定和安全。
在电力资源日益紧缺和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今天,进一步提升和改进电缆的施工方式对于城市的发展和电力资源利用率提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电缆敷设施工方法,该方法以非开挖地面的方式则可铺设电缆的管道,从而实现电缆的敷设,大大减少了开挖量。另外,该方法可极大地缩短了工期,并保证敷设后电缆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电缆敷设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设置用于敷设电缆的管道;
第二步,开设电缆顶进井和电缆接收井,在井下采用管道顶进装置从电缆顶进井向电缆接收井进行管道的顶进作业,以铺设管道,
第三步,将同一回路的A、B、C三根电缆敷设至同一管道内,实现电缆的敷设;
所述管道由若干节管节插接组成或焊接组成。
在上述方案中,本发明采用对管道顶进作业的方式来实现管道的铺设,这种非开挖铺设的方式大大减少开挖量,并减少了对城市的负面影响。本发明三根电缆敷设至同一管道,可以有效解决因电缆间距较大导致不能很好的进行电磁感应抵消的问题,不仅极大地缩短了工期,而且保证敷设后电缆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另外,本发明的三根电缆均为单芯电缆,本发明打破传统单芯电缆的敷设方式,把三根单芯电缆敷设在同一根管道内,从而形成小型管道,使得电缆顶进井、电缆接收井和管道顶进装置都大大减小,降低了工程造价,使之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本发明管节的结构形式有以下两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威恒输变电工程有限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未经广东威恒输变电工程有限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728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