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食品包装用的无毒包装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72546.1 | 申请日: | 2021-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615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唐敏发;唐孝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鼎乾薄膜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30 | 分类号: | B32B27/30;B32B27/08;B32B27/36;C08L27/06;C08L67/02;C08L23/08;C08J5/18 |
代理公司: | 嘉兴海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1 | 代理人: | 王曦 |
地址: | 3144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食品包装 无毒 包装 薄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食品包装用的无毒包装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旨在解决薄膜阻隔性不佳,容易导致外界对薄膜包装内的食物造成污染,不利于食品的保存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食品包装用的无毒包装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外层、阻隔层和内层,内层和外层包括有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聚氯乙烯20份、粘合树脂15份、环烯烃共聚物10份、抗氧剂0.5份、氧化聚乙烯2份、醋酸乙酯2份、茂金属聚乙烯2份、甲基丙稀酸甲酯1.5份、环氧大豆油1.5份、环已酮1.5份、改性玉米粉5份、灰钙粉1.5份、碳纤维2份、竹纤维2份。本发明通过设置阻隔层来增强薄膜的阻隔性能和热稳定性,减少外界对薄膜包装内的食物造成污染,延长了食物的保存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包装材料的制备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食品包装用的无毒包装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的食品包装行业说需要的包装基材膜数量大、种类多,采用单一原料生产的薄膜很难适应特殊食品的包装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是各生产塑料原料的厂家虽然生产工艺各有千秋,但每种原料都有其不足之处,所以生产出来的薄膜很难满足各种情况的需求。虽然一些公司也有采用不同原料混合使用的做法,但由于缺少必要的试验设备和检测设备以及系统的试验方案,其效果并不理想。
对于食品包装的要求尤其苛刻,要求塑料基材薄膜必须具备高阻隔性、高气密性、抗污染性、热封强度高、热封性能好,有一定的耐压性和耐冲击性,符合食品安全认证。适合食品包装使用聚乙烯原料有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LLDPE、高压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茂金属线性聚乙烯。但是,简单地将一种或几种聚乙烯原料混合后吹制出的塑料薄膜并不能满足特殊包装的需要,还需要依据各种聚乙烯原料的密度、熔融指数、维卡软化点温度、双向拉伸率和拉伸强度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根据设计要求做系统细致的配比,再辅以必要的加工助剂,最终使吹制出的塑料薄膜在一定范围内,满足特殊包装的要求。然而,单层的聚乙烯薄膜对氧等气体的阻隔性差,包装酱类类时,易造成封口处污染,不能满足其包装工艺和包装物品存放期的要求。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品包装用的无毒包装薄膜及其制备方法,通过设置阻隔层来增强薄膜的阻隔性能,减少食物受到的污染。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食品包装用的无毒包装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外层、阻隔层和内层,所述内层和外层包括有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聚氯乙烯20份、粘合树脂15份、环烯烃共聚物10 份、抗氧剂0.5份、氧化聚乙烯2份、醋酸乙酯2份、茂金属聚乙烯2份、甲基丙稀酸甲酯1.5份、环氧大豆油1.5份、环已酮1.5份、改性玉米粉5份、灰钙粉1.5份、碳纤维2份、竹纤维2份、成核剂2份、仿蜘蛛丝纤维2份,所述阻隔层包括有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环烯烃共聚物20份、PET30份、PEN 12 份、纳米改性蒙脱土30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粘合树脂为高熔点茂金属聚丙烯和乙烯-辛烯共聚物组成的混合树脂。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阻隔层与外层之间设置有气体阻隔性树脂组合物层,所述气体阻隔性树脂组合物层包括有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乙烯-乙烯醇系共聚物的气体阻隔性树脂30份、无机层状化合物10份、添加剂3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添加剂选自偶联剂及交联剂中的至少1种。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偶联剂优选为具有1种以上的有机官能团的硅烷偶联剂,在作为所述添加剂使用交联剂的情况下,所述交联剂优选为氢键性基用交联剂。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成核剂为质量比1:3:6的氧化铈、滑石粉和聚乙二醇的组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鼎乾薄膜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鼎乾薄膜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725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